交州|容易冲动杀人,事后再次反省,李世民对死刑复奏制度的贡献有多大?( 二 )


于是,将卢祖尚官复原职,保其子孙世代为官。
贞观五年(631年),河内人李好德得了精神病,整天胡言乱语,言语之间对朝廷和皇帝多有不敬之词。当时,妄议朝政是重罪。唐太宗当即下令将李好德逮捕收监。
负责此案的是中书省张蕴古。他在调查中发现事有蹊跷:李好德喜怒无常,神志不清,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按照法律规定,精神病人说犯忌讳的话,可以减免处罚。
唐太宗听完张蕴古的案情汇报,“许将宽宥”,决定不再追究李好德。皇帝的赦令一下,张蕴古就兴冲冲地来到狱中把好消息告诉了李好德,此举恰好被监察御史看见。令监察御史惊讶的是,张蕴古当天在牢房里摆开棋盘和李好德对弈起来。

交州|容易冲动杀人,事后再次反省,李世民对死刑复奏制度的贡献有多大?
文章插图
于是,监察御史立马弹劾张蕴古: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而张蕴古老家就在相州。这样看来,张蕴古是有意包庇李好德,分明是为了讨好家乡父母官,属于官官相护,徇私枉法。
张蕴古身为法官,却泄露宥赦的密语,还与囚犯一起下棋,触犯大忌。李世民盛怒之下,命令左右将张蕴古当场拿下,拉到长安街市上斩首示众。
后来经过调查,李好德果然精神不正常,张蕴古含冤而死。
从卢祖尚到张蕴古,他们都死于太宗皇帝的盛怒。经过反思,为了避免再犯错,李世民下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从今以后,处决死刑犯,即使是皇帝下令斩立决,执法部门也必须反复上奏请示三次,得到最终核准后才能执行。
为保证执法官员切实执行死刑复奏制度,《唐律疏议·断狱》还规定“诸死罪囚,不待覆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里”,如不等朝廷的最终核准就处决人犯,执法官员流放两千里。即使皇帝批准了死刑判决,也要等到诏书到达三天后才能执行。如提前行刑,则判处徒刑一年。
死刑复奏制度由此实行,并推行下去,唐太宗“慎刑宽法”的作风天下广闻。死刑复奏效果显著,司法官员愈发自律慎刑,百姓纷纷严于律己,世风日益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