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再看秦国 , 秦国地势险恶 , 政府对人民非常残酷 , 让他们隐蔽于险恶的地势 , 胁迫驱使他们作战 , 战胜则赏功 , 战败则刑罚 , 人民要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 只有战斗杀敌一条路 。 功劳和赏赐成正比 , 只要砍下敌人五个人头 , 就可以成为五甲之首 , 管辖五家人家 。 这是最为长久强盛的机制 。 所以秦国自从采取这个政策以来 , 经历四代君主 , 而有今日之强 。 这不是运气 , 而是必然的 。 所以 , 齐国的技击 , 敌不过魏国的武卒 , 魏国的武卒呢 , 又敌不过秦国的锐卒 。 但是 , 秦国的锐卒 , 敌不过齐桓公、晋文公的节制之师 。 齐桓、晋文的节制之师呢 , 又不能阻挡商汤、武王的仁义之师 , 碰上就是以卵击石 。 因为各国培养的都是追求名利的将领和战士 , 打仗就像当雇工或做买卖 , 没有谁敬爱他的君王而愿意效死 , 安于制度而自不逾越 , 节于礼义而心中没有杂念 。 诸侯各国中 , 如果有一国能微妙地理解这种仁义的原理和精髓 , 并加以运用 , 那其他国家就危险了 。 所以招募也好 , 选拔也好 , 奖惩激励也好 , 都是功利至上 , 把势诈功利渐渐习染成俗 。 而利义教化 , 是齐民之道 , 让人民团结一心 。 以诡诈对付诡诈 , 还有巧有拙 , 能比试比试;以诈遇齐 , 就是以诡诈对付团结 , 那就是拿一把锥刀去戳泰山了 。 所以商汤诛桀 , 武王诛纣 , 从容进军 , 暴君的人民都愿意协助 , 诛杀桀、纣 , 就是诛他一个孤家寡人 , 独夫民贼罢了 。 《泰誓》说‘独夫纣’ , 就是这个意思 。 所以 , 士兵能大齐 , 团结一心 , 就能王天下 , 小齐 , 程度低一点呢 , 也能制服邻国 。 那些招募选拔、激励奖惩、崇尚功利的军队 , 则胜败无常 , 有时扩张 , 有时收缩 , 有时救亡 , 有时覆灭 , 互争雌雄 , 起落不定 , 这叫‘盗兵’ , 跟强盗一样 , 君子不走这条路 。 ”
文章图片
赵孝成王、临武君说:“很好!请问将领又怎么选拔呢?”
荀况说:“知莫大于弃疑 , 行莫大于无过 , 事莫大于无悔 , 事至无悔而止矣 , 不可必也 。 ”
荀卿接着说:“为将者要做到六条:第一 , 制定号令 , 要严厉并且有威信;第二 , 赏功罚罪 , 要确实而有信用;第三 , 阵地营垒 , 粮秣财物 , 要周密严固 , 让敌人不能陵夺;第四 , 调动行军 , 无论挺进还是撤退 , 都保持秩序 , 安稳而迅速;第五 , 派出斥候侦察敌人 , 一定要深入到敌人内部 , 甚至和敌军队伍相参 , 直接探听到他们的消息;第六 , 和敌人遭遇决战 , 一定打有把握的仗 , 不要在情况不明时作出决策 。 这六条 , 叫六术 。
另有五条:第一 , 不要我喜爱他就任用他当将领 , 不喜欢的人就不用;第二 , 不要打了胜仗就疏忽怠慢 , 忘了随时可能再被敌人反击打败;第三 , 不要对内威严 , 对外轻忽;第四 , 不要只见其利 , 不顾其害;第五 , 凡考虑问题 , 一定要成熟 , 凡使用财物 , 一定要宽裕 。 这五条 , 叫五权 。
又有三条 ,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有三种情况:第一 , 宁愿被处死 , 也不可听上级命令而把部队带到不安全的险境;第二 , 宁愿被处死 , 也不可听上级命令出战去打不可能打胜的仗 , 导致全军覆没;第三 , 宁愿被处死 , 也不可听上级命令而伤害平民百姓 。 这三条 , 叫三至 。
受命于君王 , 上任为主将 , 率领上、中、下三军 , 三军既定 , 各级将校尉官各就其位 , 粮秣军械财物各得其正 , 则君王的赏赐不能让他喜悦 , 敌人的挑衅不能让他愤怒 , 心中有主见 , 外物不能动摇 , 这就叫至臣 。
任何事情 , 都实现谋虑周全 , 保持敬畏 , 慎终如始 , 始终如一 , 这就叫大吉 , 没有覆败之祸 。 凡事能成功 , 总是因为他一直保持敬畏谨慎 , 失败呢 , 总是因为轻忽懈怠 。 所以 , 敬畏心始终压倒懈怠心的 , 就是吉兆;懈怠心压倒敬畏心的 , 就是凶兆;保持敬畏 , 谋划周详 , 克制自己求胜的欲望 , 不存任何侥幸心理 。 计胜欲则从 , 欲胜计则凶 , 谋划定计超过欲望的 , 就可从心所愿;欲望超出了谋划定计的范围 , 就是凶兆 。 战时如防守 , 行军如作战 , 战胜了也不骄慢 , 只当那是运气 。 要敬谋、敬事、敬吏、敬众、敬敌 , 保持敬畏 , 小心谋划 , 不可懈怠;敬慎行事 , 任何大事小事都不懈怠;敬自己的部下官吏 , 不可对他们怠慢;敬自己的士兵 , 不能自己高高在上;敬敌人 , 一分一秒也不懈怠 。 这五个敬 , 叫‘五无旷’——五个不懈怠 。
稿源:(小光创作室)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49658.html
标题:战国明儒“荀子”论兵,兵法精意讲解(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