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权者|甲午战败后,大清当权者中他输的最惨,不是李鸿章


当权者|甲午战败后,大清当权者中他输的最惨,不是李鸿章
文章插图
中日甲午开战之前,由于大清的军队在朝鲜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失利,李鸿章力主避战,要求与日本和解,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理由:“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后,我军未购一船。”据《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当时朝廷每年拨给北洋水师的军费预算是五百万两,可实际上,光绪十四年后却未购一船,未添一炮。《中国海军大事记》光绪十七年(1891年)载:“四月,户部决定: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暂停两年,所有银子解部充饷。”
当权者|甲午战败后,大清当权者中他输的最惨,不是李鸿章
文章插图
从1883年到1895年的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没有增一艘舰艇,炮弹也是奇缺。定远舰上的巨炮炮弹只有一枚,镇远舰也只有两枚,其他小口径的炮弹也没多少。当时正向外国订购一艘快船,因资金问题而被迫中辍,结果此船被日本人购去,这就是日本战舰“吉野”号。那应该拨发的银子到哪里去了?原来卡在了主管户部的翁同龢手中,他为何对北洋水师这么刻薄,偏要给他们穿小鞋?因为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组建,牢牢控制在手里的海军力量。翁同龢和李鸿章俩人历史上有过节。
当权者|甲午战败后,大清当权者中他输的最惨,不是李鸿章
文章插图
当年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在太平天国晚期为安徽巡抚,定远被围时弃城逃跑,犯了失守封疆之罪。曾国藩令其戴罪立功,居然又因为失职而激起内部兵变互相残杀,导致寿州失守,罪无可赦,曾国藩只好上奏劾疏,而捉刀之人正是李鸿章。由于劾疏措辞严峻,罪责又赫然难逃,翁父虽是同治皇帝的师傅,太后也无法进行宽免,翁同书被判了“斩监候”,翁父情急之下,气绝身亡。皇帝太后以“眷念师谊”为借口,将翁同书从轻发落,充军新疆了事。父亲死亡,兄长流放,这些虽然都是曾国藩一手促成,但李鸿章下笔过于狠毒。从此后翁同龢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后来他主管户部,负责军费的划拨,这下子可逮着报复的机会了,于是就出现上面叙述的局面。
当权者|甲午战败后,大清当权者中他输的最惨,不是李鸿章
文章插图
现在中日之间拔剑弩张,形势十分严峻。以“帝师”翁同龢为代表的清流派,坚决主张和日本开战。在他的影响下,光绪帝逐渐接受了这些清流们的主张,力主开战。翁同龢主战,其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呢?翁同龢的得意弟子,后来曾任袁世凯总统顾问的王伯恭在他的回忆中记载了师生之间的一段对话,翁同龢的回答颇耐人寻味:常熟言合肥治军数十年,屡平大憝,今北洋海陆两军,如火如荼,岂不堪一战耶?余谓知己知彼者,乃可望百战百胜,今确知己不如彼,安可望胜?常熟言吾正欲试其良楛,以为整顿他也。(《蜷庐随笔》清·王伯恭)在“爱国口号”下的真实目的,竟然是为了摸清对手的实力,为将来的穿小鞋预做准备,真的是“良苦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