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诸葛亮 蜀汉 司马
文章图片
三国历史上震撼场面不少 , 最虐心的却当属公元234年10月8日 , 今陕西宝鸡境内五丈原上的那一幕:亲率十万蜀汉大军发起悲壮北伐的强人诸葛亮 , 溘然长逝于军营 。 他"克复中原"的壮烈理想 , 与司马懿的曹魏大军这场决定三国走向的碰撞 , 就此寂然结束 。 壮志未酬的遗憾 , 正如《三国志》里评价诸葛亮时的一声长叹:盖天命有归 , 不可以智力争也!
文章图片
不过 , 就在后人的叹息声里 , 一个争论也从没停:既然诸葛亮命苦?那如果命运多给诸葛亮一点时间 , 这场与绝对优势的司马懿曹魏大军的较量 , 他能笑到最后?
是最有发言权的 , 却还得是"苦主"--与诸葛亮展开终极对决的曹魏帝国 。
一:四面边声里的曹魏
在三国时代里 , 魏明帝曹叡执政的曹魏帝国 , 拥有人口国土资源军力的绝对优势 , 俨然庞然大物般的"超级大国" 。 但是 , 就在诸葛亮发动最后一次北伐的234年 , 却也是这个看似强大的曹魏帝国 , 内外最为风雨飘摇的年头 。
早在诸葛亮终极北伐的前一年 , 也就是公元233年起 , 曹魏帝国的其他战线上 , 就已经烽火连天 。 首先是魏吴边境 , 在阻挡东吴的要冲合肥城西三十里 , 魏国征东将军满宠的新城拔地而起 , 惹得东吴孙权动用重兵前来争夺 。 虽然被满宠施展奇计杀退 , 但这场争夺战 , 只是接下来魏吴边境战争的前奏 。 在曹魏多次被诸葛亮牵制西线的情况下 , 善于趁火打劫的孙权 , 早已经磨刀霍霍 。
而比起这场明面上的争斗 , 孙权对辽东的染指 , 才更叫曹魏帝国后脑发凉:凭着强大的海运能力 , 孙权早与盘踞辽东的公孙渊搭上了线 , 且在233年封公孙渊为燕王 。 虽说公孙渊反复无常 , 没几个月就和孙权翻了脸 , 但曹魏帝国的东北边陲 , 却必须防备公孙渊这个威胁 。
如果说这还是个潜在威胁 , 那么正对曹魏幽州要地的鲜卑"附义王"轲比能 , 却成了横亘曹魏帝国头顶的战刀 。 从公元228年起 , 这位一统漠南的草原枭雄 , 就开始频频给曹魏边陲制造麻烦 。 跟诸葛亮更是遥相呼应 , 一开始还是趁着诸葛亮出兵时袭扰一下 , 233年时更直接侵扰曹魏边境 。 虽然被名将秦朗击退 , 但这个雄踞漠南的鲜卑力量 , 也同样令曹魏不敢放松 。
文章图片
这也就意味着 , 魏明帝曹叡已掌舵近八年的曹魏帝国 , 看似国力蒸蒸日上的好形势里 , 却正陷入到被南北各处夹击的瓶颈期 。 待到公元234年 , 诸葛亮率领蜀汉大军愤然一击时 , 版图庞大的曹魏帝国 , 更是战火四面烧 。 除了诸葛亮所在的西线外 , 南线也遭遇到东吴的大举进攻 。 而北线的精锐主力 , 更被辽东与鲜卑牢牢牵制住 。 即使强大如曹魏 , 应对这种规模的战事 , 依然无比吃力 。
了解了这个背景 , 也就不难理解 , 为什么魏明帝曹叡在亲率大军击退东吴进攻后 , 并未选择增兵雍凉战场 , 而是命令拥兵二十万的司马懿以坚守战略来应对 。 冷静的判断背后 , 却更是现实的战争承受能力考虑 。
以这个角度说 , 公元234年 , 就是晚年为"克复中原"已多次艰难出师的诸葛亮 , 乃至厉兵秣马的蜀汉政权 , 最好的历史契机 。 他们对面的雍凉司马懿大军 , 正是最为力量孤单的时候 。 那么 , 亲手推波助澜这大好局面的诸葛亮 , 又是否为这关键一战 , 做到了充足的准备?
二:史上准备最充足的北伐
很多否定诸葛亮北伐的后人们 , 其实都弄错了一个基本前提:难道诸葛亮真如野史中那般疯狂?计划以有限的国力补给兵力 , 一举灭亡强大的曹魏帝国?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 , 当然没有这么"疯" 。
事实上 , 诸葛亮这几次艰难的北伐 , 执行的都是蜀汉早有的"蚕食雍凉"战略 。 即通过步步为营的推进 , 陆续吞并战略位置重要的陇右大地 , 以获得未来进军中原的跳板 。 在经过了前几次功败垂成的较量后 , 这个战略目标并没有变 , 相反公元234年这一次 , 拼尽全力的诸葛亮 , 更补足了之前多次叫蜀汉大军痛心疾首的短板:后勤 。
文章图片
在经历过多次粮草不尽的窘境后 , 北伐开打前的诸葛亮 , 就频频放出大招:不单启用了新型工具木牛流马 , 更在公元233年冬 , 把粮草囤积在了毗邻曹魏的新谷口 。 在公元234年2月 , 蜀汉大军猛扑五丈原后 , 面对司马懿轻车熟路的稳守战术 , 诸葛亮更是见招拆招 , 在渭水两岸大量屯田 , 之前一直"耗不起"的诸葛亮 , 这次有充足底气耗下去 。
稿源:(360kuai)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39569.html
标题:诸葛亮|如果再给诸葛亮一些时间, 他能否完成克复中原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