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员半千《陈情表》真伪考辨


唐员半千《陈情表》真伪考辨
文章图片
员半千 , 据笔者考证 , 其生年为贞观十四年(640) , 卒年为开元二年(714) , 享年75岁 。 事迹最早见于唐元和间人刘肃所撰《大唐新语》 , 《旧唐书》和《新唐书》均有其传记 , 《资治通鉴》也载有其部分事迹 , 足见此人在唐代及后世颇为史家所看重 。 近年来有关员半千的史料在基础教育阅读中得到重视 , 员半千已成为中学生知晓的历史人物 。 但考察相关史料 , 其生平事迹与《陈情表》均存在诸多疑点 。 因此有必要考证梳理 , 廓清疑点 , 如此不仅有益于学 , 更有益于教 。
《全唐文》卷一六五收录署名员半千的《陈情表》 , 堪称一篇干谒奇文 。 它展示了一个怀才不遇、渴求功名而又高自标持、狂傲不羁的文人形象 , 读来令人神往 。 《陈情表》的部分内容 , 在《新唐书》所载“上书自陈”中就已存在 。 但两相对照 , 《陈情表》的文字却比《新唐书》繁复了许多 。 因此 , 即使可以将《新唐书》之“上书自陈”视为《陈情表》部分内容的出处 , 后出的《陈情表》也明显经过了加工 。 (两者文字对照见附表)
唐员半千《陈情表》真伪考辨】除此而外 , 《陈情表》的另一些内容则仅见于《全唐文》 。 编成于清嘉庆年间的《全唐文》 , 并不标明每篇文章的出处 , 所以 , 我们无从知晓《陈情表》的原始文献依据 。 综观以上内容 , 至少有三点值得怀疑:
第一 , “闻陛下封神岳”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 《新唐书》的“上书自陈”和《全唐文》收录的《陈情表》中均不应出现这句话 。 “咸亨”是高宗年号 , “神岳”指的是中岳嵩山 。 高宗即位后 , 则天皇后多次建议高宗封禅中岳 , 高宗分别在仪凤元年(676)二月、调露元年(679)七月、永淳二年(683)七月 , 三次下诏封禅中岳嵩山 , 但这三次封禅中岳的计划都没有付诸实施 , 也就是说高宗在位期间并没有封禅中岳 , 且高宗在位时 , 中岳尚未被赋予“神岳”之称 。 据《旧唐书·礼仪志》载 , 中岳改称神岳始于武则天垂拱四年(688) , 此前无此封号 , 封神岳之举也是武则天所为 。 因此 , 《新唐书》谓员半千“咸亨中 , 上书自陈”而有“闻陛下封神岳”之语 , 是完全不符合史实的 。 武则天封神岳是在天册万岁二年(696) , 同年腊月改元万岁登封 。 《陈情表》中“闻陛下封神岳”如果是针对武则天而言 , 这一年员半千的年龄绝非《陈情表》自述的“立身三十有余” 。 按照笔者考订的640年为其生年 , 此时员半千已年过56岁(如按《新唐书》推算的628年为其生年 , 此时他已过68岁) 。 而且此前员半千已历任武陟尉、华原尉、武功尉、左卫胄曹参军、宣慰吐蕃使、入阁供奉、左卫长史兼弘文馆直学士 , 也不能自谓“未蒙一任” 。
第二 , “投匦进款”的表述与史实不合 , 《全唐文》收录的《陈情表》不应出现这句话 。 《全唐文》收录的《陈情表》中明言这篇干谒文是“投匦进款” 。 据《旧唐书·刑法志》《旧唐书·职官志》和《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 , 唐代置匦在垂拱元年(685)或二年(686) , 则天朝所置匦有四方 , 其中“延恩匦”是为士人大开干谒之门 。 然而 , 这篇《陈情表》若是“投匦进款” , 必写于垂拱初年(685)之后 。 按640年为员半千的生年 , 此时他已过45岁(如按《新唐书》推算的628年为生年 , 此时他已过57岁) , 而非《陈情表》所谓“立身三十有余” 。 况且 , 根据员半千任职经历 , 此前他已授武陟尉 , 又历任华原尉、武功尉等职 , 《陈情表》也不能说自己“于今立身 , 未蒙一任” 。
第三 , 《全唐文》收录的《陈情表》的语气和心态不合情理 。 这篇《陈情表》的语气与心态之狂傲令人难以置信 。 如文末所言:“望陛下收臣才 , 与臣官 , 如用臣刍荛之言 , 一辞一句 , 敢陈于玉阶之前 。 如弃臣微见 , 即烧诗书 , 焚笔砚 , 独坐幽岩 , 看陛下召得何人?举得何士?”完全忽略了皇帝的尊荣和威严 , 口气之大 , 可谓空前绝后 。 现存最能代表大唐盛世文人精神面貌的干谒文 , 多出自初盛唐文人之手 , 其中亦不乏露才扬己、自矜狂傲之作 , 但作品的干谒对象均为政府官员 , 与《陈情表》之干谒皇帝不同 。 干谒皇帝 , 在把握心态和语气的分寸上理应更为谨慎收敛 , 而《陈情表》的口气却是变本加厉、毫无顾忌 , 这是难以想象的 。 我们在现存唐代文献中也找不出第二篇类似情形的干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