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钱表示粟特人对“天可汗”的臣服


铸钱表示粟特人对“天可汗”的臣服
文章图片
大家知道 , 唐朝是继汉朝之后又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 , 在西域地区设立了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进行有效的管理 。 为了保障丝绸之路贸易与东西方交通的顺利进行 , 唐朝在包括粟特地区在内的广大中亚地区设立了若干羁縻都督府 , 派驻大量的军队 , 并广泛实行屯田 。 伴随着驻军与屯田活动的大规模开展 , 是大量的中原地区的人员携带家眷、物品以及先进的技术来到中亚地区 。 他们的到来 , 自然加强了中原地区的汉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

铸钱表示粟特人对“天可汗”的臣服
文章图片
唐代西域形势图
据《湛然居士集》记载 , 13世纪上半叶 , 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大军路过碎叶西南的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时 , 还曾见到唐朝开凿的渠道、石闸等遗迹和唐朝“节度使参谋检校刑部员外郎”太原人王济的碑 。 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唐代传入的汉文化对这一地区曾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表现之一就是唐代的开元通宝钱币 , 在这一地区作为通用货币得到了广泛的流通使用 , 这已经被丝绸之路沿线众多的考古发现所证明 。 如新疆考古所1979年在途经罗布泊的一段古商道上 , 不经意间就采集到了970多枚开元通宝钱 。 1981年5月在天山南麓的兰城子曾出土一陶缸 , “内装钱币约五六公斤” , 主要都是唐朝的开元通宝钱 。
另一方面 , 以回鹘为代表的西北各游牧民族 , 鉴于唐太宗继位仅仅三年半 , 就于贞观四年(630)二月击败了强大的东突厥颉利可汗 , 控制了蒙古高原 。 他们既感到震惊又十分的敬佩 , 预感到唐朝将成为包括游牧世界在内的新的统治力量 。 于是“四夷君长 , 遂詣阙请帝为‘天可汗’” , 意思就是要共同拥戴唐太宗为他们的盟主 。

铸钱表示粟特人对“天可汗”的臣服
文章图片
“可汗”原是我国古代西北各游牧民族对其君主的称呼﹐“天可汗”意为各游牧民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领 。 这相当于伊朗系的“王中王”“众王之王”的意思 。 不仅如此 , 甚至还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建立了一条“参天可汗道” , 沿途设有六十八个驿站 , 每个驿站都备有马匹以及酒肉 , 供过往人员使用 。 此后 , 唐朝给西北各族的诏书都盖有“天可汗”的印玺 , 这些游牧民族的新君嗣立 , 也必须有加盖“天可汗”的印玺才算合法 , 形成了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 , 要由唐朝政府册封的制度 。
由此 , 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位集中国皇帝和游牧世界的天可汗于一身的君主 。 除了唐太宗之外 , 唐高宗、唐玄宗、唐肃宗也都曾经被尊称为天可汗 。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 , 粟特地区的康国、安国以及石国等城邦的君主 , 为了表示对“天可汗”的拥戴以及对大唐的忠心 , 便仿照在当地大量流通使用 , 并且已经具有通用货币作用的开元通宝钱币 , 铸造了以圆形方孔为特点的各式“粟特青铜钱” 。

铸钱表示粟特人对“天可汗”的臣服
文章图片
这种粟特青铜钱的正面 , 一般都是昭武九姓的王徽或族标 , 背面多为王名、称号 。 但是 , 国王似乎并没有垄断钱币的铸造和发行权 , 也有以城市的神庙或者是以城市共同体的名义发行的钱币 。
据斯米尔娜娃所著《粟特钱币目录》记载 , 粟特地区各个城主几乎都铸造了各自的圆形方孔铜钱 。 这既证实了汉籍文献中 , 有关昭武九姓支庶分王 , 各自为政情况的记载 , 同时也反映了自七世纪中叶以来唐朝对这一地区的强大影响力 。

铸钱表示粟特人对“天可汗”的臣服
文章图片
根据出土的钱币实物 , “粟特青铜方孔钱”有以下三种主要种类:
第一种是正面铸“开元通宝”汉字 , 背面为康国或安国的徽记 , 并铸有粟特文字 , 意为天神;
第二种是正面穿孔两侧是粟特文和徽记 , 背面无文 。 粟特文拼读的是突厥封的官号 , 而不是粟特习用的领主、老爷之类称呼;
第三种是一面为粟特文 , 为粟特人习用的领主、老爷之类的称呼 , 如康国国王世失毕、拂呼缦 , 米国领主阿穆江、娜娜夫人等;另一面为城邦的徽记 。 这种类型的数量最多 。
铸钱表示粟特人对“天可汗”的臣服】粟特人铸造的这种“粟特青铜钱”在历史上发挥过怎样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