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朱允炆的悲剧,源于朱元璋留下的四大祸根,任缺其一则结局不同( 二 )


朱棣正是利用了这条靖难遗训,给自己造反以合法性,美其名曰“清君侧,靖国难”,师出有名则一呼百应、事事顺利。而他口中所要诛讨的奸臣便是提出削藩之策的齐泰和黄子澄,两个忠于朱允炆而对朱棣有害的人。

悲剧|朱允炆的悲剧,源于朱元璋留下的四大祸根,任缺其一则结局不同
文章插图
(朱允炆与朱棣剧照)
祸根四:滥杀功臣
至此,朱元璋给了藩王造反的动因和借口,但是即便是实力最强大的燕王朱棣,也完全无法与坐拥天下的朱允炆相比。靖难之役中,朱棣的燕军为30万,而朱允炆的南军足足有100万,朱棣不是赢在了兵多,而是赢在了将强,朱允炆不是输在了兵少,而是输在了将弱。
燕军的统帅是朱棣本人,另有张玉、朱能等大将,而南军的统帅是耿炳文和李景隆。可能大多数读者都没听过张玉、朱能的名字,这并不奇怪,因为在名将辈出的明朝初期,此二人根本不值得一提,莫说是徐达、常遇春,即便是冯胜、傅友德也甩他们十八条街。但是,冯胜何在?傅友德何在?没错,都被朱元璋赐死了。
朱元璋为保朱家江山滥杀功臣,导致朱允炆无将可用,这才是朱允炆最终输掉靖难之役、输掉江山的关键原因。

悲剧|朱允炆的悲剧,源于朱元璋留下的四大祸根,任缺其一则结局不同
文章插图
(朱允炆剧照)综上,朱允炆的悲剧,追根究底是源于朱元璋留下的四大祸根,而且是缺一不可。若非如此,朱允炆本该有不一样的结局。可叹朱元璋,费尽心机为朱允炆坐稳江山铺路,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亲手将心爱的孙子送上了绝路。
参考资料:《明史》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