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朱允炆的悲剧,源于朱元璋留下的四大祸根,任缺其一则结局不同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落下帷幕,其结局是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登基称帝。
回看靖难之役,朱棣的成功,朱允炆的惨败,造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叔强侄弱,而本质原因则是朱元璋留下的四大祸根。
祸根一:隔代传位

悲剧|朱允炆的悲剧,源于朱元璋留下的四大祸根,任缺其一则结局不同
文章插图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注定是个不走寻常路的皇帝,他明明有26个儿子,却在太子朱标暴亡后隔代传位给孙子朱允炆。父死子继是中国沿用了几千年的皇位传承准则,朱元璋此举无疑会引起波澜。首先不服的就是朱元璋的儿子们。作为皇子,他们原本人人有机会继承大统,却因为朱元璋的一意孤行,被一个晚辈的小屁孩后来居上,其心中的不平可想而知。
不光是皇子,就连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对朱元璋隔代传位的做法也颇有微词,这种广泛存在的情绪既是皇子造反的诱因,又给世人接受篡位结果打下了心理基础。在皇子看来,皇位本来就是我的,我拿过来理所当然;在百官和百姓看来,皇位本来就是你们老朱家的,儿子比孙子更具合法性。
隔代传位把朱元璋性格中的独断专行和过分自信体现得淋漓尽致,却不曾想,这种做法危险系数极高,高到毫无根基的朱允炆根本无法应付。

悲剧|朱允炆的悲剧,源于朱元璋留下的四大祸根,任缺其一则结局不同
文章插图
【 悲剧|朱允炆的悲剧,源于朱元璋留下的四大祸根,任缺其一则结局不同】(朱元璋画像)祸根二:藩王制度
朱元璋有着浓重的家天下思想,早在洪武三年他就亲自制定了明朝的藩王制度,并先后把二十四的儿子和一个侄孙分封为藩王,镇守在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朱元璋此举的初衷,其一是抵御外敌,抗击北元残余势力,其二是拱卫皇室,逐步用儿子取代异姓功臣。
朱元璋的算盘打得不错,效果也十分显著,基本达成了预期效果。但随之而来的弊端却不可忽视:藩王们个个手握重兵,实力强大到足以威胁中央,成了比异姓功臣更危险的不确定因素。
其实,朱元璋不是没想到这一层,只是他过分相信儿子们,岂不知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亲情往往一文不值。

悲剧|朱允炆的悲剧,源于朱元璋留下的四大祸根,任缺其一则结局不同
文章插图
(朱棣剧照)
祸根三:靖难遗训所谓“靖难”,即扫平祸乱之意。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起“靖难之役”,意思就是:我不是造反,我是帮皇帝扫除奸臣。
朱棣之所以可以堂而皇之地高呼“清君侧,靖国难”口号,是因为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中有这样一条:“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也就是说,朱元璋在制定藩王制度时,明文给予了皇子们举兵清君侧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