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斯大林的管风琴,苏军的战争利器,生产了1万门的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是苏军在第二次世界期间使用的一款著名武器,它在东线的战斗中以火力威猛,令德军叫苦不堪,甚至闻风丧胆而闻名。这种武器战整个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总共生产数量高达1万余门,从莫斯科一路走向柏林,在柏林战役中上演了划上苏德战争句号的“交响乐”。
苏联|斯大林的管风琴,苏军的战争利器,生产了1万门的喀秋莎火箭炮
文章插图
喀秋莎虽然被称呼为“斯大林的管风琴”,但其实它和两位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库里克元帅有着很深的渊源。早在1921年的时候,图哈切夫斯基就支持苏联气动研究室研发航空火箭弹,后来在30年代中前期成功的进行了初步测试。图哈切夫斯基元帅遇害之后,喀秋莎火箭炮的项目由苏联大炮兵主义奠基人,察里津炮王——库里克接手主导,因此也得以延续。
苏联|斯大林的管风琴,苏军的战争利器,生产了1万门的喀秋莎火箭炮
文章插图
很快这种被用于进行空对地支援作战的火箭弹就有了新用途,它被安装在卡车底盘上进行了测试,并在1941年3月定型投产,6月21日正式列装苏联军队,因此它有了BM-13火箭炮的名字。这种火箭炮的弹体长达1.41米,直径为132毫米,重量为42.3千克,射程可以达到8.4公里,每次射击可以一口气发射出六枚火箭弹,由于装药量达到了4.9千克,所以爆炸威力非常巨大。
苏联|斯大林的管风琴,苏军的战争利器,生产了1万门的喀秋莎火箭炮
文章插图
实际测试中表明BM-13火箭炮的炮弹爆炸时可以产生高达800℃发的高温火焰,爆炸时产生的高温与碎裂四溅的弹片是非常致命的,它们可以顷刻间将敌人的无防护车辆掀翻甚至烧毁,一些轻型装甲车辆也无法承受它的攻击,如果是暴露在工事外的步兵那就会更惨,就算没有被高温烧死,也可能会被碎裂的弹片打死。
苏联|斯大林的管风琴,苏军的战争利器,生产了1万门的喀秋莎火箭炮
文章插图
因此苏军非常喜爱这种武器,并打算大量生产列装它。可任谁也没想到,这种武器刚刚列装一天,苏德战争就爆发了,连油漆都是全新的BM-13火箭炮,也就是喀秋莎火箭炮这就要经受实战的检验了。
苏联|斯大林的管风琴,苏军的战争利器,生产了1万门的喀秋莎火箭炮
文章插图
从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开始,BM-13火箭炮就被编入了苏军总参谋部直属炮兵部队,以用来加强步兵师的作战力量,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苏军步兵在防御和反击作战中的支援火力。1941年10月的莫斯科战役期间,苏军统帅部下发了第002490号指令,要求加大B-13火箭炮的生产,并将这种火箭炮下发到各个部队中去,作为司令部直属炮兵使用。
苏联|斯大林的管风琴,苏军的战争利器,生产了1万门的喀秋莎火箭炮
文章插图
到1941年末,BM-13喀秋莎火箭炮的生产数量已经增加了许多,基本满足了每个主要战役方向上为5到10个步兵师提供火力支援的需求,从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但唯一的缺陷就是在41年末到42年上旬,火箭弹供应量始终无法满足作战需求。为此苏军统帅部在42年下发了命令要求增加弹药产量,并组建了20个迫击炮团弥补火箭弹不足带来的火力缺口,但这不能否认喀秋莎是强大的武器,苏军依旧很喜爱这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