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神农伐补遂”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其后裔补国又因何消失?
【 战争|“神农伐补遂”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其后裔补国又因何消失?】相关文章春秋战国风云录——郑国篇番外(4)补国往事
文/鱼尾君
公元前769年到公元前767年前后,郑武公灭郐国、虢国的同时,又消灭了附近的另一个小国——补国(今河南省新密市牛店镇打虎亭村北补子庙西南)。
补国相传出自上古时期炎帝姜姓神农氏,为炎帝神农氏集团中的“补遂”部落之后。远古时代,炎帝与黄帝两个部落联盟争夺中原霸主地位,爆发了阪泉之战(战争地点,一说在河北,一说在江苏,如今尚未有定论)。在这场战争中,补遂虽然属于炎帝部落集团,然而他们却支持黄帝部落联盟作战。因而,补遂部落曾经被炎帝神农氏部落联盟给予了惩罚性讨伐。
文章插图
炎帝神农氏
在西汉末期学者刘向编纂的典籍《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了纵横家苏秦与秦惠文王嬴驷之间关于战争作用的讨论,其中便提到了补国。
文章插图
《战国策》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欢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或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苏秦在这篇与秦惠文王的精彩战争论中,首评即是“神农伐补遂”。可见当时这场战争规模之大、影响之深。“神农伐补遂”是华夏两位始祖——炎黄两大部落联盟在和解联合之前的一场重要内部整合运动,进一步加速了早期华夏大地上以炎黄两大部落联盟为核心的部落融合进程。
- 周世宗:仅在位6年,为何被视为“五代第一明君”,堪比秦皇汉武
- 吴氏|刘备死后11年,他的老婆吴氏,引爆一场“皇室丑闻”,诸葛亮都看不下去
- 奉劝养花新手,用这4样“肥料”,要早点学会甄别”针对目标“
- 想让铁线莲变成“巨无霸”,就要未雨绸缪,否则一场空
- 罗贯中|三国隐居的“第一人”,诸葛亮都要求见,罗贯中却不爱提及
- 唐高宗为何要把亲妹葬到“皇后陵”?专家研究壁画感慨:一言难尽
- 古人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呢?
- 广西!明天气温“大转变”!广西各地的气温将迎来下列变化
- 中国古代的“典妻”和“质妻”
- 孔子|【新知】“说出吾名,吓汝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