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有百万雄师,为何打不过秦国大军?只因错杀一家喻户晓的名将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 , 秦行商君而富强 。 ”——《韩非子·问田篇》
春秋战国时诸侯王争霸的结局 , 既是意料之中 , 也是意料之外 。
意料之中是因为自秦孝公开始 , 秦国的君主就没一个拉垮的 , 包括那个“举鼎而亡”的秦武王 , 也包括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宣太后 , 在积极备战、扩大地盘方面全都可圈可点 , 所以才有了秦始皇一统六国的结果 , 这并非嬴政一人之功 , 而是秦国代代君主之功 。
意料之外则是因为除开秦国外 , 当时还有另外一个被认为能够最终问鼎天下的强国 , 且还跟秦国是死对头 , 那个国家就是号称有百万雄师的楚国 。
文章图片
《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曾对楚威王说过这么一句:“楚 , 天下之强国也;王 , 天下之贤王也 。 地方五千余里 , 带甲百万 , 车千乘 , 骑万匹 , 粟支十年 。 此霸王之资也 。 ”哪怕垂沙之战大败 , 楚国的地盘依旧是诸侯国中最大的 。
文章图片
楚国的强大不仅仅是这些纸面上的硬实力 , 还来源于作战 。 秦灭六国的过程中 , 唯独对楚耗时最久 , 花费了整整三年 , 并且还由于被楚大败 , 选择阵前换将 , 足足让蒙恬率领20万大军加上王翦率领60万大军 , 才搞定楚国 。
那么问题来了 , 既有百万雄师 , 又有广袤地域 , 楚国人还特别齐心 , 作战能力还很强 , 为何偏偏失去了争霸天下的机会 , 仅仅成为了秦国一统六国道路上最大的那块“绊脚石”?只因错杀了一家喻户晓的名将 。
文章图片
名将是谁?是吴起 。 我之前曾写过一篇关于战国名将的点评 , 吴起赫然位列其中 。
吴起一生历经鲁、魏、楚三国 , 在每个国家都立下了不菲功绩 。 鲁穆公在位时期恰巧碰到齐宣公率军前来讨伐 , 吴起得到重用并大退齐兵;可惜每位君主似乎都逃不过猜忌功臣的魔咒 , 没多久鲁穆公就罢免了吴起官职 , 再加上吴起上司季孙氏被害 , 吴起干脆逃到魏国 。
文章图片
三家分晋是春秋跟战国的标志 , 分出来的三家分别为赵、魏、韩 , 其中魏国紧挨着的就是秦国 。 当时晋国背靠周天子 , 乃是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 哪怕分了家 , 赵、魏、韩三国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 因此面对当时只是蛮荒之地的秦国 , 魏国自然很有底气叫板 , 直接让吴起率军攻打秦国 , 不仅攻下了秦国河西地区 , 还在此修筑了长城抵御秦国反攻 。
文章图片
吴起并非用兵如神 , 他其实是通过儒学发家的 , 师从孔子弟子曾参之子曾申 , 因此被封河西郡守后他不仅只满足守住边关 , 还积极改革魏国兵制 , 之后又在公元前389年的时候率领5万多兵卒大败秦惠公所率的50万秦国大军 , 赢得阴晋之战大捷 。
对秦国来说 , 吴起绝对是非常让他们头痛的一员大将 , 而对此时的魏国来说 , 有了吴起无异于是如虎添翼 , 结果魏武侯也是个脑子拎不清的 , 看到吴起战功越来越显赫又玩起了猜忌那一套 , 听信谗言加害吴起 , 吴起无法 , 只能投奔楚国 。
文章图片
楚庄王曾是春秋五霸之一 , 可以说楚国本就是老牌诸侯霸主 , 但随着隔壁吴越两国崛起 , 楚国自然利益受到压迫 。 此时在位的楚平王是个昏庸的主 , 残害忠臣能将 , 逼得伍子胥都出逃到隔壁的吴国 。
是的你没看错 , 在吴越之战中留下了浓墨重笔的伍子胥 , 其实是楚国人 , 顺便一说 , 后来跟伍子胥一同攻楚的孙武 , 就是写《孙子兵法》的那位“兵圣” , 其实是齐国人 , 两人一同被吴王阖闾捡了去 , 并在楚昭王十年 , 也就是公元前506年通过柏举之战几乎将楚国灭国 。
文章图片
这个灭国可是真的灭国 , 都城郢城都被打了下来 , 连楚平王之墓都被掘出 , 伍子胥对其焚尸扬灰 , 也是够狠的 。 得亏越王勾践抓紧时机攻打吴国 , 楚国又得了秦国的帮助 , 这才复国成功 , 不然在这个时候楚国就已经出局了 。
楚惠王即位后一扫之前颓势 , 借着吴越相争之机抓紧时间修生养息 , 并跟已经搞定吴国登上霸主之位的勾践以及另外一边的秦国积极搞好关系 , 这才有机会步入战国七雄之位 。 吴起来到楚国的时候正是这一段时期 , 楚悼王在位 。
- 谋士|蜀国有个谋士,若不是死得早,估计三国都没诸葛亮啥事了
- 东吴|三国有个将军,一辈子都没打过胜仗,可每次都能把对方猛将杀掉
- 楚王无子嗣,春申君将孕妻献上,儿子降生后,却又被妻子除掉
- 什么翡翠的种压色、色压种?一般人还真不清楚
- 张仪为何多次戏耍楚国?除了政治目的,他还要报仇雪恨
- 毛茸茸的猴尾巴,多肉里的贵族,买的时候分清楚,可别被骗了
- 黄歇如何让自己的私生子,继承楚考列王的王位?
- 司马迁|鲁迅说中国有4个英雄 前三个是武将 最后一个是阉人
- 百里奚在秦国成为一代贤相,为何在晋国楚国却仅仅被当成奴隶
- 司马迁创作史记时,为什么说亡秦必楚?其实并非是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