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项梁挂在嘴边的“竖子”是什么意思?让刘邦大喜,项羽听后秒变脸( 二 )


范增所说的全话“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吾属今为之虏矣”来看 , 如果“竖子”是骂项羽 , 那范增又何必在接下来的一句尊称其为“项王”呢?而且从范增对项羽的一贯称呼来看 , 范增不可能直接称项羽为“竖子” 。 范增虽被项羽尊称为“亚父” , 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毕竟是君臣 , 并且 , 范增的等级观念也是极为浓厚的 , 他认为陈胜带头干革命 , 不立楚王之后为王 , 而是自立为王 , 这违背了民心 , 成了众矢之的 , 所以他该失败 。 在《项羽本纪》中 , 范增三次提到项羽 , 所用称呼都是“君王”或“项王” 。 《鸿门宴》中有两次 , 一次是“君王为人不忍” , 另一次是“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最后一次则是在范增死前 , “天下事大定矣 , 君王自为之 。 愿赐骸骨归族伍 。 ”所以 , 范增是一直非常尊重项羽的 , 即使是在临死之际 , 也并未放弃君臣之别 , 在谈话中也并未有斥责怒骂的意味 。 再者 , 他在项王面前拔尖刺破玉斗 , 已经是大为不恭了 , 以范增的才智 , 是不会再当面去训斥自己所尊称的项王的 。 因此 , “竖子”并不是指项羽 。

项羽|项梁挂在嘴边的“竖子”是什么意思?让刘邦大喜,项羽听后秒变脸
文章图片
那“不足与谋”不是指项羽 , 是指谁呢?
其实在鸿门宴之前 , 项羽的确说要“旦日飨士卒 , 为击破沛公军!
”范增也要他“急击勿失” 。 但等到项羽答应项伯“善遇”刘邦之后 , 他就已经不再打算杀刘邦了 , 等到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谢罪时 , 项羽还有愧对之意 。
因为项羽是个一诺千金的人 , 鸿门宴上 , 他果然奉行信用 , 没有对刘邦下黑手 , 也正是因为这样 , 宴上任凭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他都“默然不应” 。 后来范增让项庄以助乐为名 , 和项庄商议现场舞剑 , 范增说:“君王为人不忍 。 若入前为寿 , 寿毕 , 请以剑舞 , 因击沛公于坐 , 杀之 。 ”不得不说 , 项伯的确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 但同时 , 项伯也是个缺乏远见、才智驽钝的平庸之辈 。 因此在他看出了端倪之后 , 马上挥剑上场和项庄对舞 , 成功化解了“夺命剑”对刘邦的生死威胁 。 所以 , 这里的“谋”指的是范增和项庄的谋 , 而“竖子”也只能是指项庄 。

项羽|项梁挂在嘴边的“竖子”是什么意思?让刘邦大喜,项羽听后秒变脸
文章图片
其实 , “竖子”表面上是在骂项庄 , 也有暗指项羽、项伯的意味 。
范增他足智多谋却一直怀才不遇 。 在战国时代时 , 他眼巴巴地看着秦始皇一步一步蚕食鲸吞了六国 。 这一看 , 便是七十年 。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 七十年 , 沧海横流 , 斗转星移 , 但他早已静久自明 , 了然于胸 。 革命的号角吹响后 , 雄心勃勃的他立马焕发生机 , 决定出山证明自己 。
最终 , 他选择了项氏集团 , 并深得项梁器重 , 而项羽更是尊称他为“亚父” 。 但是项羽能轻易答应项伯的建议 , 对眼前的死对头视而不见 , 白白让其溜走 , 留下“瓮中捉鳖也能逃”的千古奇叹 , 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 主要是由于他自我思想的禁锢 , 他奉行信义、仁德 , 但正是这种信义、仁德等意识制约束了他 , 最终成得鸿门宴这个旷世奇宴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