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上甘岭一战歼敌2.5万余,志愿军骨头比美国的钢铁还要硬


志愿军|上甘岭一战歼敌2.5万余,志愿军骨头比美国的钢铁还要硬
文章插图
战将秦基伟与上甘岭之战(八)
第一军情作者 吴东峰
提要:珍妮·罗素,上个世纪50年代初红极一时的好莱坞女星。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前,美军两座山头之一的597.9高地,命名为“珍妮·罗素山”,以表明势在必得之决心。然而,珍妮·罗素绝对没有想到,她那天使般的微笑,并没有给美军带来好运——上甘岭最终成了美军的“伤心岭”,成了朝鲜战争的“分水岭”。
在这种情况下,敌我双方谁不犯错误,谁有强大的二梯队,谁就可以获得最后胜利。从现在来看,我们较敌人优越的是有了新的二梯队,战术上有了过去二十余天的经验,加之火炮加强,弹药充足……
这样估计而且应该也必须搞得好。反下阵地之后,再让敌人犯错误,急忙投入大部队,白天分路进攻,在我强大的有充分准备的火炮下,使敌人的有生力量再次受到歼灭性的打击,战斗即很快可能结束。
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松懈,而且必须从更困难更严重的情况作准备,这样使我们始终掌握斗争的主动,指导上的主动。
——秦基伟1952年11月9日日记
1952年11月25日,持续鏖战43天的上甘岭战役结束。“联合国军”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和5000余枚炸弹,损失了274架战机,付出了2.5万余人伤亡的代价之后——上甘岭依然牢牢掌握在志愿军手中。
后来,上甘岭之战进入了西点军校的课堂。硝烟散去,双方的战将还在为这场战役而思考。
1986年,秦基伟重返上甘岭


志愿军|上甘岭一战歼敌2.5万余,志愿军骨头比美国的钢铁还要硬
文章插图
上甘岭之战是秦基伟的成名之战,但也是他的心中之痛。将军晚年,依然思考作战中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一位作家采访秦基伟。
作家:“在这3.7平方公里的山地,志愿军付出了牺牲1.156万人伤亡的代价,是否值得?”
秦基伟:“我们是否也应该同时想想当时的所谓‘联合国军’,同样是为了这块3.7平方公里的山地,付出了的伤亡2万余人的沉重代价,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究竟是什么用意?”
秦基伟说:“作为上甘岭的直接指挥者,几十年来我一直心存疑窦,我总认为范佛里特还有另一种不为人知的阴谋,也就是在上甘岭战斗登峰造极之时,他的一只眼睛盯着五圣山,另一只眼睛一定瞪得老大窥视我的西方山。”
“只是我们在西方山死死按兵不动,范佛里特才悻悻作罢。如果我们因为上甘岭战事吃紧而动用西方山的44师,范佛里特很有可能回马一枪,打我们个声东击西。他们毕竟是机械化部队,撤出战斗快,重新投入战斗也快。那样一来,上甘岭战役就成了西方山战役,战役的最后结局是什么样子?就很难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