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读一次哭一次

蒙恬是秦始皇手下的名将 , 有收复河南(和现在的河南省不同) , 威震匈奴之功 , 我们读书时学过的那句“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就是蒙恬打出来的 。 不过 , 就是这么一个功名赫赫的名将 , 最终却被秦二世胡亥给冤杀了 , 而在蒙恬去世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 , 却是闻者流泪 , 连曹操都推崇备至 , 读一次哭一次 。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读一次哭一次
文章图片
蒙恬去世前说的话 。
《史记》:恬曰:“自吾先人 , 及至子孙 , 积功信於秦三世矣 。 今臣将兵三十馀万 , 身虽囚系 , 其势足以倍畔 , 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 , 不敢辱先人之教 , 以不忘先主也 。 ”
蒙恬在死之前 , 曾说了一句话 , 刚开始说他蒙恬有三十万兵 , 在听到赐死的消息后 , 本来是可以造反的 , 但是他不愿意 , 他们家族三代人深受秦国大恩 , 不愿意背叛大秦 , 不愿意辜负祖上 , 所以请求使者代为向秦二世传话 , 说出他的忠贞之志 。 使者也是个聪明人 , 虽然感叹于蒙恬的忠贞 , 但是他也惧怕于赵高的毒辣 , 所以他并没有答应蒙恬 , 而且劝蒙恬遵从诏命自尽 。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读一次哭一次
文章图片
在自尽前 , 蒙恬又担心身后人会以他之死为借口 , 反叛大秦 , 所以自认了他的罪过 , 只不过他认为他的罪过是因为绝了地脉 , 根本和秦二世无关 , 他也正是想以此为借口 , 断绝其他人的企图 。
可以看到 , 直到临死前的一刻 , 蒙恬都还是在为大秦着想 , 不想大秦因他的去世而受到攻击 。 从蒙恬临死前的话可以看到 , 他是一个真正的忠臣 , 死得非常悲壮 , 令人钦佩 。 不过历史上忠义之人众多 , 悲壮之人也不少 , 为何曹操单单读着蒙恬所说的话 , 就会读一次哭一次呢?实际上这就和曹操的亲身经历有关了 。
《述志令》:胡亥之杀蒙恬也 , 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 , 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 , 其势足以背叛 , 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 , 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 ”孤每读此二人书 , 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读一次哭一次
文章图片
从《述志令》的记载可以看到 , 曹操之所以会怆然流涕 , 其实是因为蒙恬的那句“自吾先人及至子孙……” , 这句话让他非常感动 , 可以说是感同身受了 。 那么为何这一句话会让曹操的感触这么深呢?实际上 , 这就是因为曹操所经历的事情和蒙恬是完全一样的 。
在大家的印象中 , 曹操是当世奸雄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最后他的儿子曹丕还篡夺了大汉天下 , 所以说 , 很多人并不是非常喜欢曹操 。 实际上 , 这种看法说不上有多大的错误 , 但绝对算不上是非常的正确 。 曹操这个人 , 不能单纯用奸或忠来评判!
最开始的曹操 , 实际上是一个热血青年 , 他也想为大汉天下、黎民百姓尽上自己的一份力 。 他刚开始举孝廉 , 到洛阳为官时 , 曾直接杖责了大宦官蹇硕的叔叔 , 这种行为 , 怎么看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所干的事情 。 也正是因为曹操这个人太过于正直 , 不合当时的官场 , 所以曹操前期为官并不顺利 , 经常受到打压 , 要不是因为他祖父比较有权势 , 从中斡旋 , 很可能曹操自己早就被干掉了 。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读一次哭一次
文章图片
后来董卓入京 , 祸乱朝堂 , 擅行废立之事 , 令天下人不满 , 纷纷起兵反抗 。 董卓不敌 , 只能挟持献帝迁都长安 , 面对董卓的撤退 , 诸侯们本来有大好的机会进攻 , 但大家各自为政 , 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 并没有主动追击 , 只有曹操一股脑的冲上去 , 足见曹操这人对汉室的忠心 。 可以说 , 从当时诸侯众人的态度来看 , 曹操是其中的一个另类 , 他才是真正忠心于汉室之人 。 也正是看到曹操的忠心 , 所以很多文臣猛士都选择了投靠曹操 , 使得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 。
之后 , 曹操迎接天子 , 还天子以尊严 , 更是使得大家对曹操高看一等 。 不过曹操迎接天子后 , 并没有把权力还给天子 , 因为在他看来 , 汉献帝的能力还不足以结束天下的乱局 , 他想要一统山河之后 , 再把权力归还给汉献帝 。 遗憾的是 , 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 在很多人看来 , 曹操此举 , 就是不想归政于天子 , 由此引发了衣带诏事件 。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读一次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