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唐朝的粮食为何千年后还能发芽?专家分析后,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上个世纪60年代末,建筑工人在修建焦枝铁路时,发现了一块铭砖,经过考古学家的考证,这块铭砖所在的区域是一座唐朝时的粮仓。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储存在仓窖里的粮食,取出后第三天就长出芽来,送往农科所栽培后,第二年还能长到膝盖高,最后还结出了果实。如此神奇,让我们不得不把时间追溯到那个千年前的时代!

粮仓|唐朝的粮食为何千年后还能发芽?专家分析后,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文章插图
含嘉仓的建设与唐朝的建立密不可分
当初为何要建设含嘉仓?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频频四起,天下大乱,李密率领瓦岗军迅速夺取了隋朝的巨大粮仓—回洛仓,洛阳城一时陷入无粮的境地。而"手握"粮草的李密底气十足,大量的饥民和缺粮的义军纷纷投奔瓦岗军,瓦岗军瞬间实力大增,可以说粮食成为了当时吸附民心的资本。
粮食充足让李世民看到了其中成功的战略,与此同时,他也看出了粮仓在城外的弊端(当时的回洛仓并不在洛阳城内),所以,在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命人在洛阳城内重新建立一座新的粮仓—含嘉仓,这就是开篇说提到的考古学家发现的那座粮仓。

粮仓|唐朝的粮食为何千年后还能发芽?专家分析后,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文章插图
"天下第一粮仓"
含嘉仓的设计建设,最初是李世民担心烽火四起时,洛阳城会因为城外的粮仓被敌人占领而导致缺粮,最终有可能失去洛阳城。但建成之后,含嘉仓巨大的规模超出了李世民的意料,其东西宽612米,南北长710米,占地面积足足有43万平方米。
【 粮仓|唐朝的粮食为何千年后还能发芽?专家分析后,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巨大的规模和绝佳的地理位置,让含嘉仓有了更多的功能。含嘉仓建成不久,唐朝规定,东都洛阳以东的租米都先集中在含嘉仓,再由含嘉仓通过陆路运至陕州,含嘉仓因此就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粮仓。

粮仓|唐朝的粮食为何千年后还能发芽?专家分析后,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文章插图
据有关史料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占了将近1/2,被称为"天下第一粮仓"。
当时的洛阳因有了含嘉仓,得到了更多的称赞,比如"帑藏积累,积年充实,淮海漕运,日夕流衍"。反过来想想,当初武则天长期居住在洛阳,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粮食不够充足,武则天会去吗?
千年后还能发芽结果实的诀窍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那时的人在建造含嘉仓时,特意选在地势高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不但土质干燥,水位也低,这是十分有利于储粮的,而内粮窖则采用了十分科学的结构,一般都是均口大底小的圆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