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清朝能否耗得起不论 , 崇祯皇帝先急了 。
洪承畴军中有一名监军 , 叫张若麒 , 是崇祯委派的 , 他秉承崇祯皇帝和陈新甲的意见 , 否决了洪承畴稳打稳扎的战术 , 逼迫他出战 。
洪承畴毕竟是文官 , 皇帝的话还是要听的 , 就算再不愿意 , 也只能改变战术 。
这一改变 , 就进入到了清军希望的轨道中 , 洪承畴主动出击 , 瞬间就露出破绽 , 然后 , 粮道和后路被清军抄了 。
文章图片
这个时候 , 十多万大军在手的洪承畴 , 还寄望于死战寻找生机 , 可早就被清军的运动战打怕了的各路总兵们意见无法统一 。
洪承畴麾下的十三万明军 , 分别由八位总兵指挥 。 其中只有曹变蛟、王廷臣这两位赞同洪承畴的意见死战 。
其余六位 , 吴三桂、唐通、马科、王朴、白广恩、李辅明全部跑了 。
未来 , 王朴为松山兵败背锅 , 被杀 。 李辅明在和清军的交战中战死 。
剩余的 , 不是降李自成 , 就是降清 。
六位总兵带着部下一跑 , 整个明军就乱了 , 松山之战以明军失败告终 , 洪承畴被围在松山城 , 半年后 , 城破被俘 。
从松山之战的进程和结果看 , 洪承畴此前的战术未必错 , 有很大机会耗败清军 。
当时的清军 , 在皇太极的号召下 , 也已经是举国之兵尽出 , 物资消耗也达到了清朝承受不了的地步 。
文章图片
双方其实比的就是耐心而已 , 洪承畴有耐心 , 但他不能完全在行军作战的方式上做主 , 于是败了 。
洪承畴本来可以凭借这一战 , 成为挽救明朝于危亡之际的英雄 , 成为万人敬仰的当世名臣 , 流芳百世 。
却因为跟朝廷在战术上的分歧失败 , 他能甘心?
范文程说洪承畴不甘心死去 , 这是真的 , 但并非是单纯的怕死 , 洪承畴只不过是因为明朝的决策错误 , 丧失了一次流芳百世的机会 , 对崇祯皇帝起了怨心而已 。
或许 , 对松山之战结果的不担心 , 以及期望重新证明自己的心思 , 才是洪承畴甘愿顶着骂名 , 投降清朝的真正原因 。
文章图片
二:洪承畴降清后起到的重要作用 , 促使清朝用汉法治国 , 帮助稳定南方
皇太极劝降洪承畴 , 是为了将来能入主中原时 , 对清朝有所帮助 。
因此 , 清朝没有进中原时 , 洪承畴是被闲置的 。
明崇祯十七年 , 清顺治元年 , 清朝终于找到机会 , 开始准备全面入主中原 , 洪承畴开始变得重要起来 。
清朝军队进入北京后 , 洪承畴首先向多尔衮建议 , 满人应该“习汉文 , 晓汉语 , 通汉礼” , 采取以儒治国的方式 , 全面吸收明朝的治国制度 。
简单而言 , 就是建议满人主动汉化 。
并且 , 作为在明朝官场熬历了半辈子的洪承畴 , 深知明朝官场的弊端 , 裙带关系比比皆是 , 他建议多尔衮在收用前明官员时 , 要采用“连坐制” 。
清朝刚入关时 , 无法迅速融合科举制选官 , 需要的官员大多是投降清朝的明朝士绅们互相之间举荐 。
而洪承畴建议的“连坐制”就是针对此下重手 , 比如 , 有人是因为被保举为官 , 如果为官无能 , 那么 , 保举人也要受罚 , 反之 , 则受赏 。
这个办法对清朝入关初期 , 能快速找到一批相对有才干的官员 , 帮助稳定北方局势 , 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
文章图片
洪承畴跟随清军重回北京后不久 , 就被委派到南方去当“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 。
洪承畴就是南方人 , 又是士大夫 , 当时南方的反清力量主要就是江南士大夫们在组织 。
清朝希望熟悉士大夫们脾性的洪承畴能解决长江以南地区 , 明朝残余势力不断抵抗的问题 。
当初 , 洪承畴为明朝剿灭农民起义军时 , 一向是强硬派 , 主张“以剿为主 , 以抚为辅” 。
但为清朝对付江南士绅们时 , 就很应时的把策略变了 , 变成了“以抚为主 , 以剿为辅” 。
他以前明官员和士大夫的身份 , 说服了许多故交 , 以及反清意志不坚定的江南士绅们投降清朝 , 为新朝效力 。
并针对明朝时的赋税额 , 在江南地区大搞减税活动 , 以此在拉拢江南士绅的同时 , 也帮助清朝收揽民间的民心 。
洪承畴在江南地区实行的怀柔政策 , 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 有效的分化了江南地区的反清势力 。
稿源:(琴姐语录)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152296.html
标题:洪承畴投降清朝的真正原因?或许是不甘心,降清后的作用无人能比(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