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洪承畴投降清朝的真正原因?或许是不甘心,降清后的作用无人能比



按关键词阅读:

洪承畴投降清朝的真正原因?或许是不甘心,降清后的作用无人能比
文章图片
洪承畴是明末清初 , 两朝更迭之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 他的政治及军事生涯贯穿整个明、清激烈交锋时期 。
洪承畴降清前 , 是明朝用来对付农民起义军的扛鼎督臣之一 。
李自成、张献忠的真正崛起 , 正是在洪承畴跟清朝决战于松山之时 , 及其被清朝俘虏之后 。
降清后 , 洪承畴也是清朝入主中原时 , 所仰仗的重要谋臣 。
清朝能在长城内稳坐江山 , 洪承畴献策的分量在其中举足轻重 。
不管在明 , 或在清 , 洪承畴都体现出了他的价值 , 毫无疑问 , 他是个人才 , 还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人才 。
只不过 , 因为侍奉两朝的原因 , 洪承畴的名声不那么好 。
即使他为之奋斗下半生的清朝 , 也于乾隆皇帝执政时期 , 将他编入了带有蔑视性质的《贰臣传》 。
本文就简单聊聊洪承畴这一明末清初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
聊聊他为何要降清?降清后又为清朝入主中原起了什么作用?最终的结局等等内容 。
洪承畴投降清朝的真正原因?或许是不甘心,降清后的作用无人能比
文章图片
一:洪承畴为何要投降清朝??或许是因为松山之败后的不甘心
根据《清史稿》中的记载 , 洪承畴是因为怕死投降的:
上欲收承畴为用 , 命范文程谕降 。 承畴方科跣谩骂 , 文程徐与语 , 泛及今古事 , 梁间尘偶落 , 著承畴衣 , 承畴拂去之 。 文程遽归 , 告上曰:“承畴必不死 , 惜其衣 , 况其身乎?”上自临视 , 解所御貂裘衣之 , 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 , 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
《清史稿》也是正史 , 不管中间有没有虚构内容 , 这就是公认的定论了 。
可民间的言论就跟史书记载的大不同 。
大概是因为鄙视饱受明朝恩惠的洪承畴毫无志气的投降 , 编纂出了庄妃劝降 , 而洪承畴被女色所迷 , 于是投降的戏码 。
怕死也好 , 女色所迷也好 , 都不是传统士大夫应该干的事 。
儒家门徒不该视死如归吗?在那个时代 , 如同洪承畴一般的士大夫们太多了 , 也无法苛责一人 。
只有他被戏说 , 是因为他未来帮助清朝入主中原时 , 起的作用太大而已 。
洪承畴是进士出身 , 也曾有根深蒂固的忠君报国思想 , 我想 , 应该不会是简单的怕死 , 或被女色勾引 , 就能随便投降的 。
洪承畴投降清朝的真正原因?或许是不甘心,降清后的作用无人能比
文章图片
他在松山兵败在际时 , 也曾是主张决死一战的 , 败局不可避免后 , 也曾在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松山城内坚持长达半年之久 。
降清肯定是不甘心的 , 毕竟 , 清朝那会还被视为蛮夷 。
但 , 洪承畴更不甘心的是 , 他本来有机会熬死清军的 。
却因为崇祯皇帝的催促 , 以及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逼迫他更改战术 , 导致了自己的兵败被俘 。
洪承畴指挥的松山之战 , 是明崇祯朝和清朝进行的最后一次决战 。
诱因是清朝围攻锦州 , 为保证宁、锦防线的完整 , 明朝决定派兵救援 , 并顺势与清军决战 。
于是 , 当时处于蓟辽总督任上的洪承畴成为明军一方的主帅 , 他指挥的军队有十三万 , 其中有四万骑兵 , 是明朝最后能掏出来的家底 。
其时 , 中原大地上依旧是烽烟遍地 , 李自成、张献忠们再度雄起 。
对于明朝来说 , 同时面对两处强敌 , 实在是很难熬 , 必须要先解决一处 。
李自成们到处乱窜 , 解决他们 , 需要的时间会更长 。
因此 , 崇祯皇帝和兵部尚书陈新甲 , 把快速解决一处战斗的希望 , 放在了洪承畴身上 。
洪承畴投降清朝的真正原因?或许是不甘心,降清后的作用无人能比
文章图片
洪承畴本来是准备采取稳打稳扎的战术 , 十几万大军用滚筒式的行军方式 , 一起向被清军包围的锦州行进 。
他当然也知道朝廷熬不起 , 但明军野战实在打不过清军 , 主动出战 , 容易被机动性更高、更灵活的清军找到各个击破的机会 。
他只能利用明军善于阵战的优势 , 集合在一起 , 先保住手上的军队不受大的损失 , 能靠近锦州后 , 再跟锦州城内的祖大寿里应外合 , 尝试击败清军 。
洪承畴其实也在赌 , 明朝耗不起 , 清朝同样耗不起 。
而且 , 即使已经内外交困的明朝 , 底子也比清朝厚 。
本来 , 他或许是对的 。 但这个战术就跟崇祯皇帝 , 以及陈新甲期待的速战速决起了冲突 。


稿源:(琴姐语录)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152296.html

标题:洪承畴投降清朝的真正原因?或许是不甘心,降清后的作用无人能比


上一篇:几种花养在家里,一整年都有好运气,开花漂亮财运来,一养就上瘾

下一篇:元末的红巾军起义为何能颠覆元朝?为何能“挑动黄河天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