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建文帝 方孝孺 腐儒
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 , 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 , 攻下了南京 。 一场大火中 , 建文帝朱允炆不见踪影 , 生死不知 , 但他的支持者们 , 却遭受了灭顶之灾 。 方孝孺是建文帝心腹 , 但姚广孝曾专门嘱咐朱棣不要杀方孝孺 , 朱棣听从了他的建议 , 并让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 。 可是在大殿上 , 方孝孺拒绝朱棣的所有要求 , 并痛斥朱棣谋权篡位 , 朱棣恼怒 , 将方孝孺凌迟处死 , 并诛他十族 。
中国古代为气节慷慨赴死的人有很多 , 方孝孺之所以特别出名 , 原因就在于他为了气节 , 导致十族牵连致死 。 所以 , 关于方孝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 和他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 成了争论不休的话题 。
文章图片
史学家蔡东藩就曾关于后者有过一段评价:"方孝孺一迂儒耳 , 观其为建文立谋 , 无一可用 , 亦无一成功 。 至拒绝草诏 , 犹不失为忠臣 , 然一死已足谢故主 , 何必激动燕王之怒 , 以致夷及十族 , 试问此十族之中 , 有何仇怨 , 而必令其同归于尽乎?"(《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不过 , 后一个问题成立的前提 , 也就是方孝孺被诛了十族 , 其实本身就是有争议的 。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 , 来源于祝枝山的《野记》 , 他在里面写道:"语益厉 , 曰:不过夷我九族耳!上怒云:吾夷汝十族 。 左右问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 。 "
除此以外 , 崇祯帝时的《熹宗实录》、《宁海县志·方孝孺传》、《明史纪事本末》和黄宗羲的《方正学孝孺》、等文献都记载了方孝孺被灭了十族 。
文章图片
然而 , 这些记载了方孝孺被诛十族的文献要不然是野史 , 要不然距离永乐朝已经十分久远了 , 其可靠性是难以保证的 。
在正史当中 , 其实只记载了方孝孺父系这族被诛 , 《明史·方孝孺列传》记载:"丁丑 , 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 并夷其族 。 "
《立斋闲录》里将被诛杀的八百多人的名字全部列了出来 , 但他们都出自于方孝孺的父系 , 这和《明史》中"并夷其族"的记载相印证 。
而且 , 方孝孺被诛杀后 , 他确实有不少的门生和朋友都还活着 , 所以诛十族本身是缺乏根据的 。 之所以出现"诛十族"的说法 , 与明朝中后期对方孝孺的标榜和清朝的渲染有很大关系 。
文章图片
所以 , 方孝孺被诛十族 , 大概率只是一种后人为了追求戏剧效果 , 故意夸大得出的说法 。 只是渲染这个说法的人大概不会想到 , 当传统正统思想逐渐被人们摒弃 , 对人生命权愈发重视的时代来临后 , 被诛十族不再是方孝孺的伟大之处 , 而成了他最大的污点 。
当然 , 假如抛开掉被诛十族这件事 , 方孝孺是一位怎样的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 , 那大概是"一位忠诚的腐儒" 。 忠诚是对方孝孺的肯定 , 腐儒则是对他的批评 。
很多人说方孝孺是愚忠 , 但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 因为倘若这样 , 所有忠贞不渝、重视气节大于生命的人 , 都可以说是愚忠 。
方孝孺对于建文帝的忠诚应当是值得肯定的 。 有人说方孝孺沽名钓誉 , 但老实讲 , 用生命去沽名钓誉 , 也挺令人佩服的 。 更何况 , 方孝孺如果投靠朱棣 , 他的名 , 他的利 , 只多不少 。
文章图片
只是对于方孝孺来说 , 他非死不可 , 因为他是一位大儒 。 方孝孺出身名门世家 , 其祖上三代从儒 , 父亲是有名的儒者方克勤 。 方孝孺师从宋濂 , 这是一位真正的大儒 , 朱元璋曾称赞他是"文臣之首" 。
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 , 方孝孺自然饱受儒学熏陶 , 并深刻的认同正统思想 。 而且 , 方孝孺本人也很勤奋好学 , 他天资卓越 , 深受宋濂的喜爱 , 成名后被视作"读书种子" 。 朱棣前往南京时 , 姚广孝专门嘱咐朱棣说"杀孝孺 , 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 让他切记善待方孝孺 。 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同 , 方孝孺凭的是儒学上的真本事 。
这是方孝孺的光环 , 也是方孝孺的束缚 , 他是世人心中儒者的代表 , 所以他一定不能做违背气节的事情 。 所以 , 方孝孺是不可能投靠朱棣的 , 哪怕是死 , 因为他一旦投靠 , 他就不再是那个儒者方孝孺了 。 这份气节 , 这份忠诚 , 这份慷慨赴死的勇气 , 哪怕方孝孺就是沽名钓誉 , 也是值得世人钦佩的 。
稿源:(360kuai)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148997.html
标题:方孝孺|历史上真实的方孝孺:一位忠诚的儒生,被诛十族可能是子虚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