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阿拉伯人 郑和 西洋
文章图片
西欧国家是因为"穷"而大航海 , 航海是为了"脱贫致富" 。 而郑和下西洋的本质是为了"宣扬国威" , 到处撒钱 , 其最终也必然因国库空虚而被废止 。 所以 , 郑和船队也并没有向未知世界探索的动力及多余的财力支撑 。 如明人刘大夏便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千万 , 军民死且万计 , 纵得宝而回 , 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 。 "?这种指责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 郑和下西洋既没有给中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 更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 只是无实质的意义的财政消耗而已 。 其在中国的航海史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 而在世界航海史上更不值得一提 。
文章图片
而那些鼓吹与夸大郑和航海意义的 , 并借此表明中国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曾阔过的 。 其实是一种民族的自我麻痹 , 还没有彻底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来 。 说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能力领先於同时代的西方 , 就如同说农耕民族的骑射领先於游牧民族一样荒谬 , 是在自欺欺人 。 正视自己的不足与落后 , 才能真正获得进步 。
文章图片
我国在历史上 , 真正形成的沿海港口城市 , 都位於南方 , 如宁波、泉州等 , 而这些城市也都是兴起於宋室南渡之后 。 虽在我国的浩瀚史籍中 , 也有航海的早期记载 , 如春秋时期 , 吴国曾从海路攻打齐国 。 秦朝统一后 , 徐福奉命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 。 三国时期 , 东吴曾有使节从海路到达辽东及夷洲(今台湾)等等 。
但是 , 航海并不频繁且风险太大 , 否则 , 隋炀帝也就没必要开通京杭大运河了 。 而从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励志故事来看 , 东渡六次才获得成功 , 励志故事的背后是唐朝时期航海能力的体现 。 那为何到了明初时期 , 就有能力大规模下西洋了呢?其实 , 我国航海能力能得到大力提升 , 得归功于阿拉伯人、波斯人(也即色目人) 。
文章图片
宋元时期 , 海外贸易空前繁盛 , 随之泉州、宁波等真正意义上的港口城市才得以诞生 。 但是 , 把持泉州等港口商贸的却是阿拉伯人、波斯人 , 蒲寿庚家族(色目人)在宋元时期被称为"泉州的土皇帝" 。 阿拉伯人善於航海 , 自唐中期之后 , 就有大量的阿拉伯商人从海路航海到我国来经商与定居 。 唐末黄巢之乱 , 黄巢就曾攻破广州城 , 屠杀了十余万阿拉伯商人 。 从这一方面也可见阿拉伯人航海的能力之强 。
文章图片
【郑和|明成祖朱棣,为何选定宦官郑和下西洋呢?】而在郑和之前 , 并没有华人远洋航行的记载 。 至郑和下西洋 , 我们知道东南亚的很多国家与地区都早已经皈依穆斯林了 。 那么明成祖朱棣选择郑和下西洋也就不足为奇了 , 郑和即是穆斯林 。 在郑和的船队中也有大量的穆斯林 , 且郑和的航线都是阿拉伯人商人到经常往返的航线(无论是最远到达的东非 , 还是最多抵达的今印尼、马来亚等地都早已皈依了穆斯林) 。
文章图片
有人总喜欢拿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与船只的大小 , 跟哥伦布、麦哲伦等西方大航海相比 。 其实 , 毫无可比性 , 船队规模与船只大小 , 并不论证航海能力的高超 。 三国时期 , 曹操的水军 , 规模与船只都比东吴水军要大 , 可实战能力却要弱小的多 。
而与腓尼基、迦太基、古希腊、维京人、及后来的威尼斯人、热那亚人这些航海民族同期相比 , 我国的航海能力与技术一直都很落后的(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就是从西亚、北非那里学习得来的) 。 这从同时代东西方的制图水平的差距就可以轻易地看的出来 , 因为早期航海都是利用洋流、贴在海岸线航行的 , 制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反映了其航海的能力 。 郑和的航线就是利用沿岸洋流 , 贴着海岸线航行 , 且困难程度跟哥伦布横跨大西洋、麦哲伦环球航行等是远远不能比的 。
文章图片
至于有些观点还认为郑和比哥伦布率先到达了北美洲 , 更是可以付之一笑 。 郑和的船只比较大 , 其动力更依赖於沿岸洋流 。 而且郑和的船队是抱着宣扬国威的目的去的 , 并不是去探索新大陆(郑和下西洋的航线都是已知的 , 只是对中国人来说是首次) 。
稿源:(360kuai)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145767.html
标题:郑和|明成祖朱棣,为何选定宦官郑和下西洋呢?(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