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智|一位海外戏迷的见解:于魁智、李胜素唱得怎么样?( 二 )


于魁智|一位海外戏迷的见解:于魁智、李胜素唱得怎么样?】再看于魁智见到妻子时的那个搓步吧 , 随便一个票友的搓步就比他来的好 。
关于长亭别妻这段戏的“念白”本人在《古典诗词与京剧》一文中有过描写 , 就不再赘述了 , 只是觉的于魁智的念白比小贩的吆喝声还差 , 文学修养啊!
梨园行有句话 , 一天不练 , 自己知道 , 两天不练 , 同行知道 , 三天不练 , 观众知道 , 看于指导和李胜素在台的表现 , 感觉二位离开练功房太久了 , 手眼身法步的基本功都那么笨拙、耍巧 , 仿佛游离在舞台之外了 。
一段秦琼卖马 , 天津的资深戏迷就把于魁智当成反面教材来给大家解刨 , 告诫千万不要学他 , 说他的唱 , 没有余的高亢淡雅含蓄;没有杨的深沉苍劲隽永;没有李的潇洒游刃韵致余;再看他的身上 , 更没有马派的形、麒派的神 。 什么人物都是一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激昂形象 , 所以说他唱的哪里是秦琼 , 分明是拿着双锏的扬子荣 。 这段戏的唱词 , 第一句“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三句一组 , 每组句尾都有个拖腔 , 如果这段唱的吐字低回一些、节奏缓慢一点、句尾的腔平着唱或下坠着唱 , 就把落魄潦倒的囧迫的秦琼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了 。 可是于魁智唱的不仅节奏快了 , 句尾还往高唱上去了 , 腔一上走 , 吐字再有力度 , 形成了欢快激昂的旋律 , 其结果自然就成了杨子荣了 。
梨园有句术语“死脸子”形容表情僵硬 , 神态呆板的演员 , 京剧有一千三百多出剧目 , 就有千姿百态形象各异的人物 。 会的戏若多 , 模仿的多了 , 丰富了自己的库存 , 就能驾驭好各种人物 , “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 当年余叔岩有两出戏没教张伯驹 , 说“太平桥”太危险 , 不适合票友票戏 , “坐楼杀惜”这出戏里的宋江是个坏人 , 而你是个正直的翩翩君子 , 你出不来宋江那凶狠老辣的眼神、更演不出宋江那狰狞的面部表情 。 再看看这二位在舞台上永远的一个表情 , 所以资深戏迷和资深“砖家”对这二位有争议也是正常的 。
天津戏迷欣赏水平之高 , 是公认的 , 被天津戏迷捧红的名角无数 。 遇到好角 , 戏迷们卖力的掌声和叫好声 , 比唱戏的角还累 。 但对不卖力气演戏的 , 真不客气 , 茶壶、茶碗没少往戏台上飞 。 不管你是多大的名角 , 玩意不行、演砸了 , 真能让你下不来台 , 梅兰芳 , 谭富英、都在天津演砸过 , 马连良自己也因演八大锤的失误差点跳河自杀 , 后来这些艺术大师们都在天津把面子找回来了 , 都和天津戏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 这些艺术大师把自己的名誉看得比命都重 。 是绝对不能把面子丢在天津的 。 天津戏迷眼里不揉沙子 , 只要玩意好 , 不管是不是角 , 更不论派别 , 准捧红你 , 所以 , 于魁智不来天津是明智之举 , 否则凭他的玩意 , 没人捧场是轻的 , 也许干脆轰下场去了 。
前年重庆的奚派名家“金嗓子”张军强来天津演出 , 也是沙家浜的名段 , 一曲淳厚浓郁味道的“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唱罢 , 那掌声 , 那场面 , 那情景就像是穷苦百姓见到了红军 , 全场轰动 。 天津戏迷懂戏、更爱惜玩意好的角 。 于魁智若看到同行在天津受到如此的欢迎 , 不知是啥心态 。
其实于魁智的玩意不行 , 还表现在伴奏带上、戏迷们爱玩全民k歌 , 老生唱段伴奏带他的多 , 但他的伴奏带 , 都是一个道汤的快节奏 , 抒发感情的小倚音基本没有 , 唱出来的人就面目全非 , 比如大雪飘、乌盆记、长亭别妻都是如此 , 真是误导戏迷啊!
于魁智的玩意不行说来也不赖他 , 赖他的老师 , 没把自己的徒弟调教好 。 那些没有底线的“砖家”胡吹乱捧 , 吹的那些不懂戏的人就知道一个好 , 至于怎么个好 , 就说不上来了 。 更捧的于魁智真以为自己是第一老生、是大师了 , 可是真到了天津这个大码头才知道 , 红尘内外两茫茫啊!
他是团长兼院长 , 来北京演出全场沸腾太火爆啦!
他这《叫小番》不愧是中国京剧之星!
疫情下国人挂出的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