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智|一位海外戏迷的见解:于魁智、李胜素唱得怎么样?

点击:"京剧戏曲风"看经典国粹京剧
一位海外戏迷的见解:于魁智、李胜素唱得怎么样?
作者简介:
文华先生 , 现居多伦多 , 出生在天津 。 自幼深受京剧样板戏的影响 , 常年对京剧研习、锲而不舍 , 一九八七年以《让徐州》初次参加当地的演出比赛 , 后又多次参加天津市组织的京剧票友演出 , 2007年3月23、24日在央视11频道《跟我学》栏目的票友展演中 , 演唱了一段《让徐州》 。 对《卧龙吊孝》、《让徐州》、《上天台》、《战北原》的演唱颇有心得 。

于魁智|一位海外戏迷的见解:于魁智、李胜素唱得怎么样?
文章图片
“我所揪心的不是我自己,也不是编导 , 更不是领导 , 而是观众 , 是观众中有没有有心人 。 所谓有心人就是能鉴赏的、能批评的这样一个群体 。 而这个群体正在逐渐消失 。 一旦真的消失 , 流派就没有了 , 京剧就没法救了”
——李胜素
鉴于素美人有这样的心态 , 就斗胆肤浅的刨析一下于魁智和李胜素到底怎么样 。
专业演员的眼中有神、脸上有情、身上有型 。 举手投足都是戏 , 通过这个视频 , 李胜素所表现的是痴的眼神呆、麻木的表情、僵硬的身体 。 怎么看都太业余了 。
张君秋曾说过 , “听唱 , 就知道你的口型对不对” 。 其实还能听出你什么表情 。 喜悦心的表情一定也是愉悦的 , 声音一定是悦耳动听的 , 所谓“和颜悦色”就是这个道理 。 李胜素的表情是死的 , 唱腔能活的起来吗?即使梅先生给她把场 。
四呼五音是京剧的基本功 , 早年戏曲研究的艺人们归纳为喉、唇、牙、舌、鼻 。 道光年间的戏曲家叶元清在他所著的《明心鉴》里有详细的记载和论述 。 后来的艺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觉得鼻子虽能出音 , 但念不出字 , 而牙却能和其他发声器官配合 , 能够把字音准确的发送出字来 。 就去掉了鼻音 , 改为喉、齿、唇、舌、牙五个发音位置 。 前辈艺人为了区分五音的发音位置用“朝霞满溪塘”五个字来说明字与口腔中发音位置的关系 。 朝为齿音、霞为喉音、满为唇音、溪为牙音、塘为舌音 。 可是于魁智一张嘴鼻音就出来了太难听了 , 比如沙家浜的“朝霞映在阳澄湖上”的“朝霞”就在鼻子里囊着 , 像a、ai、an等好多辙口 , 都是从鼻腔发出来的 , 既难听、也违反了前人摸索出来的发音规律 。
四呼说的是四种口型 , 开口呼、齐齿呼、搓口呼、合口呼 , 简单说“开、齐、搓、合 , ”或用“巴、比、舞、去”四个字表述四种口型 。 四呼五音的配合一是发音准确、二是口型美 , 看看杜近芳每个字口型变化的美 , 李胜素就没口型可言了 。
“长亭别妻”是野猪林中最感人的一折 , 是李少春、杜近芳二位大师在京剧史上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影响资料 , 供后人学习 。 连李少春大师自己都认为是一座再也超越不了的高峰了 。 任谁不下一番苦功打磨 , 是驾驭不了的 。 其中{入“了”笼“牢”}{白头偕“老”} , {再受煎“熬”}都是遥条辙 , 专业唱法是咬字头l、送字腹la、合嘴的一霎那收音时才出o音 , 即l-la---o , 这样唱辙口才规矩、好听 。 可是李于二位领军人物直接就把lao-ao-ao吐出来了 , 迷惑很久才知道这样唱是在误导戏迷 。 {入”了笼“牢”} , {白头偕“老”} , 在这三个字的唱法上 , 杜近芳使用了几个装饰的小倚音 , 把“入”“牢”“老”这几个字唱的腔圆、把凄美、哀婉、幽怨、悲愤、凄惨无助的林娘子演绎的非常逼真 , 才博取了观众伤感的眼泪啊!都说字正腔圆 , 但这几个关键的字 , 李胜素的腔即没唱圆、有棱角 , 装饰的小倚音也没唱出来 , 那哀婉、幽怨、凄惨一点都没有 , 倒像是祥林嫂在那里哭哭啼啼 。
林冲的再受煎熬的“受”字 , 是李大师精心设计使用了四个哭擞 , 并通过跌宕起伏、低回迂转唱腔来表现林冲内心的煎熬 , 只“受”一个字就唱的荡气回肠 , 揭示了大英雄对亲人的眷恋与爱惜的内心表现 。 再听这二位领军人物的唱 , 嘴里根本没表现出什么高、低、轻、重、强、弱、断、连的技巧 , 于魁智那不伦不类的哭搜和不该有的断句掺杂着 , 把“受”圆腔脱节了 , 还少唱了两个眼 , 他的面部表情和李少春的林冲相比 , 哎.........
王艳和杨少鹏也演过这折戏 , 功力虽差一些 , 脸上的戏虽不够 , 但看得出是精心打磨了 , 基本按着原唱的结构、格式走的 。 一没有把人物演反 , 二更没糊弄观众 。
戏班有个规矩 , 不允许演员在台上歇着 , 即使龙套 , 也要有相应的动作配合别人做戏 , 可是于魁智的林冲一出场 , 亮给观众一个长达一分三十秒之多的大后背 , 这可犯了戏台上的大忌 , 更不合情理 , 在经历了生死离别后 , 见到牵肠挂肚、生死离别的妻子 , 林冲怎能任凭妻子的哀嚎与哭诉 , 而背对妻子一动不动的无动于衷呢?当年齐如山给梅兰芳写第一封信就提出了提出同样的问题 。 不合情理啊?同样的问题一百多年后 , 再现于魁智身上 。 说明于魁智作为一个京剧演员 , 对京剧的历史知识真是一无所知了 。 看看李少春是怎么把这场感情戏 , 演绎的让观众为之动容落泪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