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隋炀帝杨广征调百万大军,为何灭不了小小的高句丽?( 二 )


隋炀帝|隋炀帝杨广征调百万大军,为何灭不了小小的高句丽?
文章插图
第二,战略决策模糊。战略上有两个模糊的地方,一是杨广发兵的初衷本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就像北巡突厥那样,把敌人吓唬住,或者以杀鸡用牛刀的形式,经过一两次战斗达到震慑敌人,迫使其主动投降的目的。因为一百万人去辽东武装游行一趟与一百万人真刀真枪干一仗所花费的代价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当时全国的常备军不可能全部拉到辽东去,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就是开打以后度过辽河的那三十多万。剩下的八十万都是壮声势的。要不杨广看到战事不利不可能因为保护自己就留下八十万人在身边,而不去支援。他知道这八十万都是临时征发的农民,去了也是送死。其次,随行部队中还带着几个国家的国王、可汗,以及各国使节。这纯粹是在显示国威、炫耀实力。杨广还在各军中都安置了招抚使,下令只要高句丽人愿意投降,马上停战。并且下诏,各军不得擅自行动,任何行动必须请示。
隋炀帝|隋炀帝杨广征调百万大军,为何灭不了小小的高句丽?
文章插图
这样自捆手脚的命令只能说明是杨广的自负在作祟,过于陶醉于自己的实力,他不相信小小的高句丽敢于与自己的大军为敌,所到之处只有俯首称臣。事实证明高句丽的胜利就是利用了自负的杨广下达的这一愚蠢命令。第二个战略上模糊之处是:当隋军进攻辽东城受阻之后,怒不可遏的杨广将战略恐吓变成了全力进攻。但杨广没有重新下达命令,各位大将军都深知杨广的脾气,不敢自作决定。战前兵部尚书段文振给杨广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作战方案,要严令诸军,水陆并进,出其不意、直下平壤。如果这时,杨广按此方案重新部署的话,仍可取胜。但杨广只顾气愤,没有重新部署,就派出三十万主力度过辽河,进攻平壤。而且,部队中因大将军于仲文与宇文述相互不服,导致将令不一。高句丽人抓住隋军弱点,特别是杨广的错误命令,屡次诈降,让隋军无所适从,最终大败而归。
隋炀帝|隋炀帝杨广征调百万大军,为何灭不了小小的高句丽?
文章插图
统帅无能,累死三军。杨广由于出兵时机不对以及战略决策模糊,导致大军一败涂地,仅仅占领了辽河以西的地盘,设置了辽东郡。并导致国内民不聊生、群盗蜂起。然而杨广还没有醒悟,毅然决然的盘算着第二次征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