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崇祯的多疑、急躁和悲剧,始于袁崇焕,终于孙传庭,谁负了谁?( 二 )


终于|崇祯的多疑、急躁和悲剧,始于袁崇焕,终于孙传庭,谁负了谁?
文章插图
本来明军野战对上清军就处于下风,卢象升顶着总督天下兵马的名头,却只有区区不到两万军队,后勤军需也被不待见他的高起潜卡着,结果卢象升在巨鹿附近被清军主帅多尔衮率部包围,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全军覆没。带着真正的勤王主力军的高起潜就在战场五十里外看热闹,卢象升部被围歼后,高起潜和他麾下的数万大军竟然不战而溃。在崇祯的不信任态度下,能战的卢象升战死,不能战的高起潜溃逃,影响是恶劣的,这一次的清军入关给明朝带来的损失也是历次中最大的,崇祯的哥哥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全家在高阳殉国,山东首府济南被攻破,在城中的宗藩德王全家被俘,这些损失都和崇祯不信任善战的卢象升,导致他没有足够调派的兵力有关。
终于|崇祯的多疑、急躁和悲剧,始于袁崇焕,终于孙传庭,谁负了谁?
文章插图
急切解决战事,不信任前线统帅洪承畴的策略崇祯十四年,时任蓟辽督师的洪承畴率明军十三万救援被清军围困的锦州,因为洪承畴知道明军和清军野战获胜的几率不大,也有此前多次战役中明军分兵被清军各个击破的教训,所以采取的是"拖"字战术,十几万军队抱成一团,以守势缓缓的向锦州进发,十几万大军聚在一起,要分兵围锦州的清军在找不到破绽的情况下,也没有足够的军力和洪承畴决战。洪承畴想的是,锦州城中有足够的部队和粮草,支撑个一年半载的没问题(洪承畴兵败退入锦州后还坚守了几个月),自己率领的援军只要和清军对峙住,围攻锦州和防备洪承畴的清军也都是要消耗粮草的,拖下去就能把清军拖垮。实际上,洪承畴采取的策略是正确的,清军围攻锦州几乎是举国军队出动,每天要消耗的粮草也是天文数字,以清军的储备是无法打持久战的。
终于|崇祯的多疑、急躁和悲剧,始于袁崇焕,终于孙传庭,谁负了谁?
文章插图
但后方的崇祯皇帝急躁的毛病犯了,和朝中主兵事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在发现有可能打成持久消耗战时,不断催促洪承畴早日出兵决战,并让在洪承畴军中做监军的兵部郎中张若麒盯着洪承畴出兵,并直接干预指挥。崇祯催促尽早和清军决战的要求算是打翻了洪承畴的正确决策,无奈之下,洪承畴调整部署准备找清军决战。清军实际上也在头疼,洪承畴十几万军队在一起,前后衔接,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分割消灭,结果洪承畴一主动,破绽就出来了,洪承畴在压力下要尽快结束战事,所以主力基本上都放在前面和清军交战,后方却成了薄弱环节,善于野战穿插的清军突入到洪承畴身后,不但切断了洪承畴大军的粮道,还把十几万明军给包围住了(清军兵力不够,他们用挖壕沟的方式包围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