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恩|在宦官极为严重的明朝,他却一身正气,死后皇帝还为他建祠

虽然明代是宦官专权极为严重的一个朝代,但《明史·宦官传》的纂修者认为明代宦官中也有“贤者”,并列举三人,其中之一,便是怀恩。
关于怀恩的姓氏、籍贯,史书中有两种说法。《明史》中说他本姓戴,山东高密人,兵部侍郎戴纶的族弟。他的父亲叫戴希文,任太仆寺正卿。宣德年间,戴纶以心怀不满罪被谪死抄家,戴希文等也因此而遭株连被杀,因怀恩年幼,被列入籍没为奴的名单,因而被净身,送入宫内,当了小内侍。怀恩这个名字是入宫后给起的,之所以叫怀恩就是要他终生念念不忘朝廷的大恩大德。而在《献征录》里则说他本姓马,是苏州府人。宣德时入宫,赐姓怀,成为小内侍。至于真正姓什么,我们攒钱不论。

怀恩|在宦官极为严重的明朝,他却一身正气,死后皇帝还为他建祠
文章插图
怀恩幼年入宫,他聪明好学,在内书堂用心读书习字,学习文化,办事勤快,不论干什么,都非常谨慎小心,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磨练,逐渐取得了朝廷的信赖。明宪宗即位后,怀恩被任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是宦官衙门中最有实权的一个衙门,在这一时期,宦官汪直控制西厂,梁芳、韦兴等无耻之徒,竭力巴结汪直。但是,他们的经历、年资,都比不上怀恩。再加上怀恩一身正气,性情耿直,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熟悉朝中典章制度,所以在内侍中颇有一些威望,也为朝中大臣所敬重。
明宪宗朱见深即位时,明朝可谓是多事之秋。层出不穷的内忧外患,摆在这个新天子面前。而这位新天子既无励精图治的谋略又无决心。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宪宗身边的太监往往成为出头露面的人物,参与军国政事的议决。
成化三年(1467年),宪宗命户部尚书马昂、副都御史林聪与给事中潘礼、陈越负责清理京营文案。但因京营的将官与朝中文武大臣多有联系,要对京营弊端进行清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礼部尚书陈文为了使这次清理取得应有的效果,他提出必须派内臣参与清理,方能保证清查的顺利进行。他还推荐让太监怀恩参与。宪宗采纳了这一建议,命怀恩与马昂等前去清理。在清查过程中,他秉公论断,不屈服于权贵与邪恶势力,从而使清查取得了成效。

怀恩|在宦官极为严重的明朝,他却一身正气,死后皇帝还为他建祠
文章插图
如何对待建州女真,关系到东北地区的安危。辽东巡抚右副都御史陈钺贪残而狡诈。成化十四年三月,他无端杀死建州三卫的友好使者,报功求偿,激起变乱。消息传至京师,众议纷纭。无时无刻不在窥测方向,以求一逞的宦官汪直,认为这是大显身手的好时机,想亲赴辽东处理此事。宪宗虽然信赖汪直,可也觉得东北地区情况复杂,不可轻率,于是命怀恩等七人赴内部会同兵部商议如何妥善处理。怀恩与朝中大臣都深知汪直的为人,认为派汪直前去处理,他必然以钦差大员自居,滥施淫威,扩大事态,不仅不能迅速平息变乱,反而会严惩陈钺,导致各边巡抚、总兵官的不安。为此,他提出选派得力大臣前去处理。这一建议,得到阁臣与兵部官员们的赞许。他马上奏明宪宗,遂命兵部右侍郎马文升与通事都指挥詹升等人前往辽东。马文升一行急速到达辽东,与辽东镇守、总兵官一起,分析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邀请建州三卫的头目进行谈判,向他们申明朝廷对东北各族的抚慰政策,讲清和战的利害,从而迅速地平息了变乱,受到东北民众和朝中上下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