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国小力弱,为何却备受尊崇,理由其实在这儿

《三国演义》是尊刘抑曹的 , 东吴更是其中的配角 ,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思想的转变 , 怀着同情弱者和矫枉过正的想法 , 如今的网络上有许多新的说法 , 我们这里套用一个老词叫做(翻案) , 就是否定三国当中蜀汉政权的合法性和怀疑蜀汉人物的真实性 , 对这种看法 , 我认为是不合适的 。

蜀汉国小力弱,为何却备受尊崇,理由其实在这儿
文章图片
这里 , 我以正史上的一些说法说说演义塑造蜀国形象的合理性 。 首先是关于历史选择的问题 。 为什么写三国最后会写成蜀汉是正统 , 用一个通行的说法是:后来的统治者们需要 , 因为他们都标榜自己是正统 , 他们继承上一个朝代是合法的 , 而同时和他们竞争的其他势力是不合法的 。 关于这个说法估计对大家没有说服力 , 只作为一个观点列出来 。

蜀汉国小力弱,为何却备受尊崇,理由其实在这儿
文章图片
其次是人民选择的问题 。 有点象特殊时期的用语 , 不过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 在三国时期的三个国家中 , 刘备政权一直是最温和的 , 采取的措施都更有利于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一点的史书上讲得有 , 在三国后的笔记中记载的民间说法中就更普遍 , 《裴注》里就讲得有) 。 象刘备从新野南逃时十万民众相随的镜头历史上极其罕见 , 说明什么问题呀?说明当时民众已经认为刘备更能够给他们利益 , 而曹操不能 。 诸葛亮北伐是三郡响应应该也是说明这一点的 , 还有关羽围襄樊的时候许昌以南大面积的响应同样说明这一点 。

蜀汉国小力弱,为何却备受尊崇,理由其实在这儿
文章图片
同时期的曹魏呢?曹操曾屠过徐州 , 争夺中原的时候 , 曹操为取得胜利对下层的剥削也比较重 。 就算北方稳定之后 , 以魏书为蓝本的《三国志》关于魏国的部分写到魏国治理比较好的也不过那么两个地方 , 当然民众是不能满意的 。 而同时期的吴国关于治理也乏善可陈 , 多的是和魏国在交界线两边的反复争夺 , 在内部对山越等民族的不断掠夺 , 就算是汉族人也被处以部族式管理 , 显然毛病多多 。

蜀汉国小力弱,为何却备受尊崇,理由其实在这儿
文章图片
关于蜀汉连年北伐的消耗问题 。 当我们以《三国志》为标准的时候可以看到 , 每次北伐蜀汉实际出动的兵力都不多 , 而象姜唯初期的北伐 , 每次才万于人 , 如果说这就算穷兵黩武 , 那魏国动则兴兵10于万又算什么?例子很多 , 两次汉中之战 , 三次伐蜀 , 和东吴的几次战争 , 魏国动兵都在10万以上 , 魏国几次抵抗诸葛亮用兵也在10万以上 , 后来司马昭征讨诸葛诞动用了26万人 , 这个对老百姓的影响又难道不大?东吴的征战也不少 , 动兵数也次次巨大 , 何况东吴在孙权死后政局反复 , 哪一次下层人不跟着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