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孔子“弃政从学”的决定性推手——“隳三都”( 二 )


他想实现他毕生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 , “隳三都”就是眼下最大的政治 , 也就是拆毁当时鲁国最强大的三个公族世卿的封地城堡的城墙 。
鲁国前辈国君鲁桓公有四个儿子 , 分别是姬同(鲁庄公)、姬庆父、姬叔牙、姬季友 , 后三人就分别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之祖 。 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这三家公族世卿 , 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 , 世称“鲁国三桓” 。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三桓”手中 , 他们长期盘踞司马、司徒和司空这个三个最高职位 , 为所欲为 , 尤以季孙氏飞扬跋扈 , 权倾一时 。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孔子“弃政从学”的决定性推手——“隳三都”
文章图片
当初周天子有一条规定 , 贵族诸侯的城墙不得超过18尺 , 其目的是为了防范他们日后造反时依托坚固的城防作为囤积军马、粮草的堡垒 。 但是 , 当时的鲁国“三桓”掌控国家大权 , 根本没理这茬!
儒家学者孔子一直是正统周礼的捍卫者和鼓吹者 , 所以联手国君鲁定公开始了“隳三都”行动 , 就是要拆除三家超标的城墙!
“三都”即实际控制着鲁国政权的“三桓”各自封邑领地的城堡 , 具体地说 , 就是季孙氏的费邑、叔孙氏的郈(hòu)邑、孟孙氏的成邑这三座城池 , 其中尤以季孙氏封地费邑城堡最大最坚固 。
由于鲁国君权虚位 , “三桓”擅权 , 他们分别依托这三座坚固的巢穴城防为依托和屏障 , 对鲁国当时的国君(鲁昭公、鲁定公等)爱理不理 , 实际处于割据或半独立状态 。
后来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 , 由于“三桓”长期担任国家的高官 , 全都住在鲁国国都曲阜 , 这三大城堡某种程度上又全被他们的各自的家臣(管家)所实际掌控 。 家臣就是春秋时各国卿大夫家族内部的臣属 , 其中位置最高的家臣一般充当管家 , 叫“宰” 。 例如上面费邑、郈邑、成邑当时的宰分别是公山不狃、侯犯和公敛阳 。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孔子“弃政从学”的决定性推手——“隳三都”
文章图片
因为有地有兵有粮 , 三家的宗主又天高皇帝远 , 长期居留国都吃香喝辣 , 曾经是“三桓”向鲁国国君叫板资本的三大城堡 , 又成为“三桓”的家臣向三桓耍横、示威的据点 , 并一度给“三桓”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
家臣利用所控制的这三大城堡 , 多次侵犯、欺凌自己的宗主“三桓” , 一度甚至越过“三桓”而“欺凌公室 , 摄行君位” , 这就是为孔子所痛心疾首的“陪臣执国命” 。
如鲁昭公14年 , 季孙氏的家臣南蒯以费邑为据点反叛季孙氏;鲁定公5年 , 家臣阳虎(阳货)利用城堡囚禁自家的宗主季桓子 , 鲁定公8年又挟汶阳之田叛鲁奔齐;如今的家臣公山不狃已经三年不向季桓子缴纳田赋了;鲁定公10年 , 侯犯又以郈邑为依托反叛叔孙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