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盛世大唐为何无法延续?安史之乱不过只是个引子( 二 )


唐朝|盛世大唐为何无法延续?安史之乱不过只是个引子
文章插图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的原型为唐朝名臣李泌,他曾在剧中言其是“隋李”,即是关陇贵族中关陇八柱国李弼之“李”。这样的情况下,门阀党争岂能避免?唐朝中、后期,这种情况日益严重,特别是朋党之争——牛李党争,这是唐朝后期,牛僧儒为首的官僚集团和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继南衙北司之争后影响最大的统治阶级的内斗。这场党争旷日持久,不仅令朝野议政、施政受扰,就连皇上的决策也因此受阻,为此,唐文宗都曾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最后,各党为一己之利,内连阉宦,外结藩镇,使宦官、藩镇、党派三股势力在唐朝政治中盘根错节,终招致亡国之祸。
唐朝|盛世大唐为何无法延续?安史之乱不过只是个引子
文章插图
▲牛李党争,指的是牛僧孺的牛党与李德裕的李党之间的争斗,从宪宗开始,直至宣宗才结束,历时将近40年。藩镇割据,即为节度使制度,早在唐睿宗时就有,但在早期,唐朝强势,对节度使的管理也极为严格,有夺兵分权、频繁调动的手段。然在唐玄宗时,晚年的玄宗好大喜功,各镇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如王忠嗣、安禄山等,既有兵权,还能同时辖制三、四个辖区的大藩镇。对节度使的放纵,终于引来节度使的野心,唐天宝十四年,以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经此一乱,国势由盛转衰,中央再无威权,地方藩镇实力越发加强,已经是“人事、赋税、甲兵,皆擅得自专,不入朝廷”的“土皇帝”。与此同时,藩镇势力还和朝廷党派、权宦势力相勾结,互为内外援,使唐廷再难中央集权。
唐朝|盛世大唐为何无法延续?安史之乱不过只是个引子
文章插图
▲安史之乱,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叛唐作乱,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宦官秉政,太监,身为内侍,常常能更容易接近权力中心,从古至今,不知多少王朝毁在权宦手上。唐朝之时,宦官之祸或还甚于明朝,唐代的大太监们,个个手握兵权,广植党羽,倾轧群臣,就连对于皇上的废立和生死都不在话下。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重写道:“东汉即前明宦官之祸也,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唐朝|盛世大唐为何无法延续?安史之乱不过只是个引子
文章插图
▲宦官之祸,是唐朝中后期的主旨,已经到专权横行,逼宫弑帝的地步,自李辅国始,继有俱文珍与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以及杨复恭、刘季述等人。宗教之弊,唐代,佛、道盛行,皇帝也免不了,自古以来,少有帝王不渴望长生不老,故而佛、道就成为他们长生的希望之一。信仰,控民心,掌圣意,无往不利,唐朝二十四帝里,有一大半都是佛、道的虔信者。晚唐时,被誉为“万古良相”的李德裕,就曾计算过宗教之弊,据估计,会昌年间,仅是江淮一地,就有被佛教收纳六十万男丁入空门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民间将无人力,再加上佛教寺院土地不交课税,僧侣还能免除赋役,故此佛教的扩张,大大损害了国库的收入,令晚期经济受损。于是,唐武宗李炎在李德裕的支持下,大规模拆毁佛寺,强迫僧尼还俗,史称“会昌灭佛”。(李炎是信道的,“会昌灭佛”中,道士赵归真也大有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