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戈尔巴乔夫曾经大力提携叶利钦,为何后来二人却发生矛盾?


矛盾|戈尔巴乔夫曾经大力提携叶利钦,为何后来二人却发生矛盾?
文章插图
苏联经过勃烈日涅夫之后,出现了短暂的磨合期,短短四年间,先后出现安德罗波夫和契尔执政,但他们两个的执政时间都非常短,苏联的国家大权掌握在了戈尔巴乔夫手中。这时候的苏联,已经到了冷战后期,经过长达三十年的冷战,苏联虽然一度在军事上占了上风,但综合国力的差距让苏联还是输掉了冷战。苏联国内的经济状况非常差,对外的控制力也逐渐减弱。在苏联的中央,从斯大林开始,高层就开始意识形态的对抗,继任者会否认前任者的很多政策,这样的情况持续出现,对于苏联的国家高层而言,是致命的打击。在斯大林死后,这种对抗一直持续,不同领导者上任,就会产生不同的国家政策,从斯大林之后,苏联连续四任领导者,都无法摆脱这样的魔咒。而在经济上,这是苏联从列宁开始,一直存在的短板。甚至,这样的短板,可以追溯到沙皇俄国统治时期。从沙皇俄国开始,这个国家热衷于对外的扩张,却疏于对内部的治理,农业基础和工业基础都非常薄弱,只有军事行业一直相当强势。因此,沙皇俄国只是一个虚胖的强国,和英法美德相比,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当一条大铁路贯穿东西之后,沙皇俄国彻底破产。
矛盾|戈尔巴乔夫曾经大力提携叶利钦,为何后来二人却发生矛盾?
文章插图
列宁的努力,只是让苏联的发展进入正轨,随后斯大林的上台,苏联先后受到金融危机和二战的冲击,为了在这两场危机中走出来,苏联再次偏重于军事发展,而忽视经济的发展。这样的短板,在斯大林之后,历任领导人,他们在任期内,都尝试着通过一些政策,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变化,导致在列宁时代建立的国有经济为基础的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历任领导人虽然政策都不相同,但似乎又都是殊途同归,不断消耗着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像以往的领导人一样,否定了前任领导人的政策,让苏联高层思想再次陷入混乱之中,接着,戈尔巴乔夫开始经济改革。这是苏联最大的软肋,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像前任领导人一样,这次经济改革,除了让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瓦解,没有带来根本变化。在对外方面,苏联全面收缩,东欧各盟国先后发生动乱,苏联无法左右东欧的同盟国,本来的掌权的苏维埃政府,纷纷失去统治地位,这就是东欧剧变。戈尔巴乔夫的内外政策全面失败,也给了叶利钦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戈尔巴乔夫同一年出生的叶利钦,有着很高的学历,而且能够接受西方的思潮,他是戈尔巴乔夫提拔上来的,却不满意他的上司的做法。叶利钦是一个更激进的人物,他同样想要大刀阔斧的对苏联进行改革,他也想通过经济改革,解决长久以来,苏联发展的最大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