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千古名臣的典范,为人正直两袖清风

宋璟:千古名臣的典范,为人正直两袖清风】大家好 , 今天给大家说说宋璟的故事 , 欢迎关注哦 。 宋璟 , 盛唐名臣 。 历任上党尉、凤阁舍人、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 。 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 , 授府仪同三司 , 进爵广平郡开国公 。 仕宦52年 , 一生都在为振兴大唐而励精图治 , 与姚崇同心协力 , 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 , 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 。 历史上对宋璟的评价很高 , 朝野赞誉他是“有脚阳春” 。 意思是说他就像一缕春风一样 , 走到哪里哪里似春风煦物、倍感温暖 。 宋璟之所以能得到如此美誉 , 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相 , 与他严谨的做人态度有着极大关系 。
宋璟:千古名臣的典范,为人正直两袖清风
文章图片
一、为人正直敢管“闲事”武则天长安三年(公元703年) , 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诬陷宰相魏元忠 , 为了达到诬陷的目的 , 他贿赂凤阁舍人张说作伪证 , 张说迫于张易之的权势 , 违心答应了他 , 准备到御前作证 , 这件事被同为凤阁舍人的宋璟知道了 , 宋璟便对张说说:“一个人一生最重的是名誉气节 , 不可只图个人苟生 , 陷诬好人 。 即使因此被谪官流放 , 他的美德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 倘有不测之祸 , 我会叩请天子赦免 , 若不成 , 我会与你一起去死 。 努力为之 , 万代瞻仰 , 在此举也 。 ”张说为宋璟的话所感动 , 廷辩时如实上奏 , 使魏元忠免受陷害、使张易之的阴谋破产 。 在这件事情上 , 张易之找的是张说 , 并没有找宋璟 。 所以 , 这件事跟宋璟没有任何关系 , 他本可以不闻不问 , 但当他得知了以后 , 还是对张说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 , 对他晓以厉害 , 使张说迷途知返、放弃了为张易之做伪证 。 宋璟管的好像是一件与他不相干的“闲事” , 但正是这种敢管“闲事”的做法 , 更体现出了他高尚的人格精神 。 二、不慕虚名的“傻气”有一年 , 宋璟被调任为广州都督 。 在广州都督任上 , 宋璟仍专注改善民生 , 并没有因为外调而灰心 。 他教晓百姓以砖瓦盖屋取代简陋的茅屋及草屋 , 以减少火灾出现的可能 。 他在任期间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 所以 , 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他 。 开元716年 , 他被调返京师 , 任刑部尚书 。 但广州的百姓并没有忘记他的好 。 718年 , 广州百姓自发捐钱 , 要为他修建遗爱碑 , 以纪念他在广州施行的仁政 。 消息传到京师后 , 宋璟立即求见玄宗皇帝 , 对玄宗说:“臣任广州都督期间并没什么优异的政绩 , 现在由于臣的地位显耀 , 有些阿谀奉承之人才要张罗给臣树碑 。 这种风气一旦开启 , 各地纷纷仿效 , 则后患无穷矣!要革除这种恶劣的风气 , 希望从臣这儿开始 , 请陛下降敕禁止为臣立碑!”玄宗想了想 , 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 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 从此以后 , 其他各州也都不敢再干立碑的事了 。 有一些官员 , 为百姓做了点事情后 , 巴不得有人替自己树碑立传 。 而宋璟却恰恰相反 , 百姓主动为他立碑 , 他却坚决不同意 , 放弃了宣传自己的大好机会 。 宋璟的做法 , 看上去的确有些发傻 , 但这种“傻气”却是他真性情的一种表现 , 更是一种难得的为人境界三、处处避嫌 , 公正无私宋璟有个叔叔 , 叫宋元超 , 在吏部任职 。 因为他在洛阳居住 , 所以与宋璟来往不多 。 有一年 , 吏部开始选拔官员 , 这个宋元超也在候选之列 , 但宋元超却向吏部提出 , 说自己是宋璟的叔父 , 希望能得到关照 。 宋璟后来得知了此事 , 便发文书给吏部说:“宋元超是我同高祖的叔父 , 由于他定居在洛阳 , 因而未能经常前去参见 。 我既不敢因为他是长辈就为之隐瞒 , 又不愿以私害公 。 以往他没有提出这层关系 , 吏部自然可以照章办事 , 现在他既然已把我们的关系声张出去 , 那么就必须矫枉过正了 。 请不要录用他 。 ”于是 , 在那次吏部的选拔中 , 宋元超就落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