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患|人物小传之晋武帝司马炎:宽严皆误埋祸患,影响后世三百年( 三 )
文章插图
从东汉末年到唐朝中期,中国的皇权政治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很多人不喜欢司马炎,是因为他们看不懂这段时期的历史。在这段时期内,豪门士族逐渐兴起,皇权极度衰弱。司马炎的所有布局,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在这段时期内,皇权似乎走入了死胡同,陷入了饮鸩止渴的怪圈,很多时候,乱世枭雄们明明知道结局,却也无力去改变,只能尽可能地布局,寄希望于上苍眷顾。司马炎的布局,在我们今人看来非常的确是愚蠢且幼稚的,但这是由于我们站在一个制高点,居高临下的评判司马炎,却没有考虑到他的客观困境。这种局面,直到豪门士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科举制开始大行其道之后才有所改观。既然司马炎的布局是死局中的最优解,那么这一点显然不该成为他被诟病的原因。至于说司马炎喜欢财物美色,那是个人私德,我认为评价政治人物,没必要纠结于这一点,秦皇汉武在这方面同样做得不好,就不多说了。
文章插图
或许有人会问:你把司马炎说得这么好,连缺点都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那么司马炎当真是完美无缺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司马炎除了私德不好之外,执政风格也有问题,那就是过于温和。在此,我们可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例一:在太子司马衷十七岁那年,司马炎患重病卧床,大家都以为司马炎撑不住了,支持齐王司马攸的人竟然计划趁势拥戴司马攸夺位。没过多久,司马炎病好了,这事居然就这么算了。这件事是什么性质?这是彻头彻尾的谋反未遂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换成其他皇帝,这事怎么可能轻描淡写地揭过呢?司马炎没有因此事杀人,却开始压制齐王司马攸一系的势力,并把司马攸赶到外地。平心而论,司马炎虽然处处防范司马攸,但从这件事来看,司马炎对司马攸够意思了。例二: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石崇与王恺斗富的事,两人互相攀比,闹得乌烟瘴气。晋武帝曾赐给王恺一株两尺高的珊瑚,王恺却拿去向石崇炫耀,石崇直接用铁如意把珊瑚敲碎了。这珊瑚是什么?是御赐之物!石崇故意敲碎御赐之物,司马炎却没有怪罪他,这温和得都有点过头了。例三:打败吴国后,王濬一直觉得自己获得的封赏不够,整天像个怨妇一样大呼小叫,责怪司马炎对他不好。面对王濬的抱怨,司马炎一再增加对他的封赏,却从未因此教训过王濬。把这事放在其他皇帝身上,我们可以想象吗?例四:司马炎曾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问刘毅,我能和汉朝的哪位皇帝相比?刘毅直接怼他:你连桓灵二帝都不如。桓灵二帝是什么人?连诸葛亮都在《出师表》里面写道: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可见当时的人都把东汉灭亡的锅甩给桓灵二帝,拿司马炎这样的开国君主与桓灵二帝相比,这不是羞辱是什么?司马炎听到这话之后却没生气,反而笑着自嘲说:“桓灵二帝听不到这样的劝谏,这说明我还是比他们强啊。”结合上述四个事例,和大家印象中的司马炎对比一下,是不是有很大的出入呢?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温和可以算是优点,但对于一个统治者而言,温和却未必是什么好性格,尤其是在那个需要抗衡豪门士族的年代。
- 李自成|小人物改变历史:一个小兵偶然一个动作,打死一位开国皇帝
- 别再一味的相信电视剧了,这4个常见的影视人物,历史中并不存在
- 时候|三国勇救曹操的七个人物, 四位成为一流名将,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
- 隋炀帝|历史人物萧皇后,60岁迷倒48岁的李世民,曾经被六位皇帝娶为皇后
- 三国人物众多,但只有他们是和刘备、曹操、孙权都见过面的人!
- 哪位三国人物的死亡最让你叹息?他若不死,汉室必然统一!
- 夏侯|三国机密:张飞是曹操的亲戚,难怪张飞儿子会成为投降代表人物
- 诸葛亮|三国历史上的人物,发生在他们身上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
- 包拯的智囊公孙策的原型是一个悲剧人物?
- 还吹牛逼说自己是三国迷,3条线索猜人物,10道题你能对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