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患|人物小传之晋武帝司马炎:宽严皆误埋祸患,影响后世三百年

提起司马炎,很多人并不了解,因为西晋历史的普及度并不如其他大一统王朝高,以至于司马炎如今的评价也并不高。但在为司马炎立书做传的历史学者看来,司马炎显然是值得赞扬的。《晋书》主要作者房玄龄是这样评价司马炎的:帝宇量弘厚,造次必于仁恕;容纳谠正,未尝失色于人;明达善谋,能断大事,故得抚宁万国,绥静四方。承魏氏奢侈革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乃厉以恭俭,敦以寡欲。《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是这样评价司马炎的:至于晋武独以天性矫而行之,可谓不世之贤君。关于司马炎的生平研究,《晋书》和《资治通鉴》才是最权威的著作,这两位作者的意见,几乎可以看做是对司马炎的盖棺定论。
祸患|人物小传之晋武帝司马炎:宽严皆误埋祸患,影响后世三百年
文章插图
既然主流学者都认为司马炎值得赞扬,后世为何对司马炎的评价不高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在司马炎之前,司马氏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代三人的经营之后,早已在魏国一家独大,司马炎怎么看都像是个摘桃子的角色,没有什么传奇色彩;二、“八王之乱”过于混乱,“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过于血腥,严重伤害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所以“恨屋及乌”,连带着对司马炎的评价也不高,似乎这一切发生的缘故,都是因为司马炎立了一个傻儿子为接班人;三、司马炎本人崇尚享受,财物美色一点也没拉下,在个人品德方面不但没有亮点,反而有很多黑点,比如著名的“羊车”和“卖官”。关于这三点,我们逐一来分析。
祸患|人物小传之晋武帝司马炎:宽严皆误埋祸患,影响后世三百年
文章插图
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有多牛,我们不用一一分析了,要没有这三人,恐怕也没有司马氏后来的短暂辉煌。与上述三人相比,司马炎的传奇色彩略淡一些,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这不代表司马炎就是一个摘桃子的角色。司马炎继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怀柔的政策对待已为臣下的魏蜀君王: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却依然保留了曹魏的天子旌旗,上书可以不称臣,依然可以祭祀天地。除了没有皇帝的名号和实权,其他待遇基本保留,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蜀汉由于是敌对政权,待遇比之曹魏差了一些,却也不受禁锢,使得蜀汉降臣对西晋政权的抵触大大降低。司马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尽快统一天下的时候,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减少蜀地和吴地的抵触心理。作为一位开国君主,司马炎也是非常优秀的。《晋书》有这样的记载: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这一年是太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80年,就在十七年前的公元263年,魏蜀吴三国人口加起来还不到七百万户(统计在册)。人口统计肯定有一些水分,但至少也能看出,在司马炎执政期间,西晋还是呈现出了一番太平盛世的景象。关于司马炎的施政方略,后世质疑者并不多,无非就是反复强调“九品中正制”对于庶族的压迫。在我看来,这属于历史惯性,因为豪门士族日益壮大是不争的事实,司马炎在位期间也曾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这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混乱,也有了我们所说的第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