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散文)|高自双【荐读荐转】( 二 )


文章图片
玉米糁其实并不全是粗粝的糁子 , 糁子里面有粗细不等的粗面儿、细面儿 。 这样的玉米糁馇出来的糊涂才黏稠好喝 。 社会进步 , 现在不兴推石磨了 。 超市里售卖的玉米糁往往纯是颗粒状的粗粗拉拉的糁子 , 没有一点儿玉米面儿 , 馇出来的糊涂往往是一个一个的玉米颗粒 , 谁也不跟谁说话 , 不够黏 。 我想喝糊涂时 , 就买一小袋子粗粗拉拉的玉米糁 , 再买一小袋子细细的玉米面 , 提回家里两掺 , 掺和均匀 。 可是 , 这样的两掺和的玉米糁 , 馇出来的糊涂 , 稠乎乎的 , 只能说是能喝 , 还不是“那个味儿” 。 前不久 , 哥哥嫂嫂送他们的孙子来北京上学 , 顺便从老家捎来了一袋子玉米糁 , 馇了糊涂一喝 , 又黏又香 , 完全是小时候在家乡时喝糊涂的“那个味儿”!
老家的玉米糁馇出来的糊涂之所以这么好喝 , 因为是自己地里种的本地品种的小籽儿春玉米 , 生长时间长 。
同样是玉米 , 麦子收割后种的麦茬地玉米 , 生长期短 , 长熟也长熟了 , 可是它的胚芽和面粉总是呈松松糠糠的状态 。 而春玉米的播种 , 则稍为讲究 。 头一年收了秋庄稼的地块 , 故意不种麦子 , 留作“白地” , 让土地歇一歇 , 一直歇到来年春天 , 庄稼人说是“歇茬” 。 清明前后 , 预留出来的“白地”“歇茬”歇够了 , 播种下春玉米 , 地肥有力 , 历经春风、夏雨、秋阳的吹拂滋润照耀 , 生长期又长 , 收获的玉米籽粒 , 放到嘴里用牙齿一嗑 , 嗑开一看 , 呈现的是磁丁丁的冰凌茬子的清白颜色 。 用这样的春玉米糁馇糊涂 , 乱锅 , 黏 , 香 , 味美 , 可口 , 喝了还想喝 , 总是喝不够 。
馇糊涂 , 丢红薯 , 甜是甜 , 但似乎不那么黏 。 馇糊涂 , 丢红萝卜 , 就不但是甜 , 而且黏 , 甚至还有微微的北地极寒地带辽阔清新的淡淡的香味儿 。 当然 , 那时 , 馇糊涂 , 丢红薯 , 丢红萝卜 , 也不单是为的有甜味儿、香味儿 , 而是为的节省一点儿玉米糁 。 因为 , 那时 , 玉米也是短缺的食粮 。 我在拉风箱烧锅时 , 常常看见母亲为了节省一点儿半点儿的玉米糁 , 撒玉米糁的瓢里往往留那么一捏儿半捏儿的总是不舍得撒完 。
馇糊涂 , 也有不用玉米糁的时候 , 而用大麦糁 。 那往往是青黄不接的春荒打饥荒的无奈之举 。 大麦糁馇出来的糊涂 , 往往黏里吧唧的 , 缺少的是玉米糁馇出来的特殊香味儿 。 然而 , 大麦糁馇糊涂 , 竟然也馇出过一段传奇来 。
时当生活特别困难时期 , 村里有一个错过了婚龄的青年 , 家里穷得很 , 父亲早逝 , 母亲远适 , 本人自然条件也不是那么理想 , 要在本地寻一个媳妇困难不小 。 可是这位青年不甘心坐以待毙 , 他要采取一点手段冒险一搏 。 他借了村治安主任一件很时髦的小大衣 , 也就是用缝纫机制作的款式新颖、洋布面料、四个衣兜、塑料纽扣 , 比大衣稍短 , 比一般小棉袄略长的棉衣 。 还借了不知谁的一支钢笔往小大衣上边的口袋上一别 , 让笔帽故意露出来 。 尽管他一个字也不认识 , 更不会写一个字 。 但是为了寻一个媳妇 , 他就这样把自己打扮了一番 。 装扮一新 , 昂然出门 , 徒步踏上寻媳妇的征程 。 听说黄河东沿那边的山东东明县的人饿得不轻 , 他来到黄河边 , 坐船望河东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