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写|老版《三国演义》,关羽牌位上写的“五虎大将”有问题

只要说到“五虎上将”,大家脑子里第一时间闪现出来的一定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五员大将,分别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关张位置相对稳定,后三位各个时期有不同排序)。他们跟着刘备一起出生入死,抢地盘,建政权,战功赫赫,勇冠三军。
上写|老版《三国演义》,关羽牌位上写的“五虎大将”有问题
文章插图
有了网络机顶盒之后,看剧太方便,近期又把1994版的《三国演义》调出来看了个过瘾。好像是第60集,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不得已败走麦城,被东吴斩杀。刘备率众在成都哭祭,牌位上写着两行字:汉寿亭侯和五虎大将,初看也没什么,演义嘛,还不都 是靠虚构活着的,但如果较个真,细琢磨一下正史里的记载,这种写法需要推敲一下。
上写|老版《三国演义》,关羽牌位上写的“五虎大将”有问题
文章插图
并不是说他不够格,关公本是五虎将的第一位,即使在后世,关公的存在感也是最强的。但是连续剧里,在刘备痛哭的时候,准确地说,还没有“五虎大将”的叫法,牌位上的四个大字“五虎大将”似乎穿越了。那后来为什么会形成“五虎大将”这种固定组合呢?原因在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把这五个人扎成了堆,并列合为一传,叫做《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他对这五个人的评价是:
上写|老版《三国演义》,关羽牌位上写的“五虎大将”有问题
文章插图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可见陈寿对赵云的评价不高,但为五个人合传,又提出了“虎臣”的概念,那还不是“五虎大将”吗?
上写|老版《三国演义》,关羽牌位上写的“五虎大将”有问题
文章插图
还不是,应该说对后世会有所影响,但那时候“五虎大将”的美称确实没出现。这是后来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五虎”是被后世文人的生花妙笔慢慢描成的。本人的推断是,如果当初“五虎”的座次在陈寿手里就已经定型,那后世也就不会出现各种版本了。“五虎大将”一说何时出现已不可考,元代戏曲里他们被称为“五将军”或“五兄弟”,到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笔下,“五虎大将”组团成功,《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明确写道:“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
上写|老版《三国演义》,关羽牌位上写的“五虎大将”有问题
文章插图
目前所发现的最早记载是《三国志平话》(元至治间建安虞氏刊本,现藏日本东京内阁文库),称此五人为“五虎将军”,顺序是“关张马黄赵”,常胜将军赵子龙倒派在最后一位,垫了个底。后来有些本子是“关张黄马赵”,有些本子是“关张马黄赵”,只是锦马超和老黄忠之间的微调。也曾经有本子很推崇马超,甚至坐了第二位,比如叶逢春本和郑以桢本,排序就是“关马张黄赵”。再后来的本子,似乎开始提高赵云的地位,有了“关张马赵黄”的提法。到了清朝年间,毛纶与毛宗岗父子的《三国志演义》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和《三国志传》的基础上,将赵云的位置又提高了一位,于是成了现在流传甚广的“关张赵马黄”,乾隆年间修订的《四库全书》也如此将五虎收录。这样倒来倒去几百年,总算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