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玉器的“三忌”和“四畏”?


什么是古玉器的“三忌”和“四畏”?
文章图片
对古玉,业内人士、玩玉之人有“三忌”和“四畏” 。 这是玩玉之人长期的心得和体会 。 所谓“三忌”是指古玉忌油、忌腥、忌浑浊气体 。 所谓“四畏”是指古玉畏冰、畏火、畏姜水、畏惊跌 。 “三忌”和“四畏”虽是玩家的心得 , 里面却有前人总结的传世经验 , 其中不乏科学道理 , 喜欢投资、收藏、娱乐和玩耍的朋友 , 可以借鉴“三忌”和“四畏”的心得 , 使自己更有信心养护自己所珍藏的玉器 。
玩古玉器的“三忌” 。
忌油
所谓忌油 , 是指古玉应避免接触油脂 。 这是因为油脂可封堵玉质的微细孔隙 , 使玉器中的灰土不能退出来,玉器自然不会莹润 , 也不会透出所谓的清光 , 古人认为玉石中有排泄杂质的管道,并称之为士门 。 所谓“土门”即是指玉石本身所具有的微细孔隙 。 玉器因在地下长期受水浸土蚀.微细孔隙中自然渗入土质或杂质 。 养护的目的便是尽量使其杂质“吐”出 , 便可使古玉还原 。 有业内人士认为 , 将古玉抹上一些花生油或用人体油脂 , 比如鼻子、面额、头发上的油脂 , 可使古玉显得油亮、温润 , 实则是一大忌讳 。 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是把土广堵塞 , 反而影响玉质 。
古玉一旦沾了油腻 , 解决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用滚水煮一会儿 , 便可退油;二是将玉件放入痱子粉或干面粉中 , 吸除油腻从而不使土闭塞 , 而渐渐呈现出玉石的光泽 。
此外 , 绝大多数玉器包括古玉 , 常常都经过浸蜡处理 。 新玉因无“土”可“吐” , 闭塞“土门”反使杂质、赃物不易侵入 , 光泽反而更好 , 自然是件好事 。 古玉则因有“土”要“吐” , 便不能使“土”闭塞 , 因而浸蜡对玉质没有好处 。 商家之所以要浸蜡,只是为了“卖相”好 。 所以买回家的古玉 , 第一件事便是将其放入滚水中煮一下 , 使蜡溶出来 , 而后再佩戴 。
在佩戴时 , 古玉每天都接触人体 , 同样沾有人体分泌的油脂及汗液等酸碱性 。 过去玩玉的人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温吐” , 二是“干吐” , 即佩戴在身上的玉器每隔四五个月便取下来 , 让玉器“吐”出油腻和酸碱性 。 所谓“温吐”即在睡前将玉器放在五六十度的热水中浸泡 , 早晨再取出擦干佩戴 。 所谓“干吐’就是我们前面提过的将玉放入痱子粉或千面粉中 , 吸出其油腻及酸碱性 。 从而使玉器“土”不闭 , 在人体恒温及摩擦作用下慢慢复原 。
忌腥
玉器与腥物接触 , 不但会使玉器含有腥味,也会伤至玉质 。 人们发现 , 在海滨出土的玉器 , 往往没有一件是完美的 。 古人认为这便是由于腥气或腥液所伤 。 实际上 , 是因为腥气或腥液中所含的化学成分 , 如卤盐等 , 对玉器有一定的腐蚀,从而导致玉质受损 。 所以古玉器要避免与腥物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