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手|千年前的深谋远虑居然让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三 )


1583年从澳门进入中国内陆的著名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都曾经亲眼目睹这样的运河场景:
在运河上行船,往往要用纤绳拉牵。过闸时,水手们非常辛苦,且耽搁很久。在闸的出入口,经常有船只倾翻,水手们则很少能幸免于难。

还手|千年前的深谋远虑居然让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文章插图
明清两代大运河走向图
这还不仅仅是大运河运输过程中的全部。
由于这些内河船只普遍较小,不可能有海运大船的承载量,所以往往需要数倍的船只才能运输十多艘海船就能包揽的货物。
况且在内陆地区航行,这些船只无法依靠风力等手段自行推进,只能靠大批纤夫在两岸以血肉之躯强行拖拽。

还手|千年前的深谋远虑居然让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文章插图
马格尔尼使团成员笔下的大运河
运河各段之间水位高低不定,漕运船只通过又需要当地官员开闸放水来协助完成。
其中某些河道由于各类问题而变得非常危险,船只损伤为司空见惯之事。
距黄淮交会处不过200丈的天妃闸就是其中代表。每当漕船经过时,每艘船只需七八百、甚至千人挽拽,每天从此经过的船只不过二三十艘。遇水发之时,飞瀑怒涛,惊魂夺魄,下水放闸之船,疾如飞鸟,若坠深渊,浮沉难定,一入迥溜,人船两伤。
而控制闸门放水的官员也可以以此四处勒索过往的漕运船只。稍不遂意,绞关左右,绳缆松紧,闸棍略显神通,磕撞立时粉碎。
明代中后期,曾有官员主张重开海运而放弃运河。遭到了大量收受漕运官员贿赂孝敬的朝臣指责不了了之。
清代问鼎中原后也曾经有过放弃运河的念头。
但考虑到漫长的大运河已经成为沿线各省份人口的维生根本,放弃运河所会带来的后果让朝廷无力承担。因此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后,运河漕运都在艰难困苦中继续下去。
那么,当初开通这条大运河的隋炀帝,又是作何感想呢?

还手|千年前的深谋远虑居然让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文章插图
在清代大运河的效费比已经降至了历史最低水平
隋炀帝的深谋远虑

还手|千年前的深谋远虑居然让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文章插图
隋炀帝:朕只办大事不拘小节
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好大喜功的帝王之一,隋炀帝时期开挖的隋代运河,成为了后来元明清三代王朝维系漕运的重要依仗。
在他短暂的统治期内,隋代朝廷先后组织开挖了通济渠、邗沟、永济渠和江南运河,将南北各地的自然水系与古代运河连接起来。
隋炀帝之所以下此重大决策,主要在于将江南等地的粮食向西北方向输入当时京畿所在的洛阳与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