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意|杨秀清想做朱元璋,执意定都金陵,没想到却断送夺取天下的机会

1853年2月,太平军占领金陵,洪秀全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层逐渐被腐化,纷纷大修府宅,广选秀女,各王争权夺势。三年后引发天京内乱,两万多骨干被屠杀殆尽,太平天国盛极而衰。鲜为人知的是,洪秀全一开始并不打算定都金陵,他心目中理想的都城是中原河南开封。太平军攻下武昌后,关于定都何处的问题被提上日程,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洪秀全主张的北伐中原,定都开封;另一个是杨秀清主张的东下江南,定都金陵。
执意|杨秀清想做朱元璋,执意定都金陵,没想到却断送夺取天下的机会
文章插图
洪秀全认为开封对于控制中原是非常有利的:“西索温洛, 东镇齐鲁, 背依燕赵, 面控江淮”。而杨秀清则坚持“金陵地形险要,北有长江天堑,自古为形胜之地”。实际上洪秀全的方案普遍被大家接受,罗大纲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清史稿·洪秀全》:“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至皖、豫一出。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以徐、扬席卷山左,再出山右,会猎燕都。若悬军深入,犯险无后援,必败之道也。且既都金陵,宜多备战舰,精练水师,然后可战可守。若待粤之拖罟咸集长江,则运道梗矣。今宜先备木筏,堵截江面,以待战舰之成,犹可及也。”饱读经史的洪秀全知道金陵虽然“龙盘虎踞,帝王之都”,但是定都金陵的朝代,除了明朝,大多是苟且偏安的政权,如东吴、东晋、南朝、南唐等,定都金陵不利于统一全国。杨秀清起初也尊重大家的意见,作出让步,同意北上中原。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杨秀清打消了这个念头,为此还不惜借助“天父下凡”,强迫洪秀全同意东下金陵。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杨秀清态度发生180度的转变?
执意|杨秀清想做朱元璋,执意定都金陵,没想到却断送夺取天下的机会
文章插图
杨秀清同意北上中原后就立即派出哨兵前往河南侦查,但是哨兵反馈的情报却是河南早已有重兵把守。原来太平军攻陷武昌后,清廷震动,咸丰皇帝急忙制定了三路会剿的作战方案:一任命河南巡抚琦善为钦差大臣,统率八旗精锐,阻挡太平军北上;二命两江总督陆建瀛为钦差大臣,统率江南水师,阻挡太平军东进;三命钦差大臣向荣统率绿营大军,从长沙北上武昌。
执意|杨秀清想做朱元璋,执意定都金陵,没想到却断送夺取天下的机会
文章插图
三路之中,以琦善北路最为重要,如果太平军进入河南中原,清军将无险可守,严重威胁到京城安全,为此咸丰皇帝从全国各地调来八旗精锐。琦善在南阳、襄阳、信阳一带部署重兵,互为犄角之势。从全局的角度来看,进军中原对革命大业最有利。但是掌握军政大权的杨秀清没有那么长远的眼光,他更多是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于太平军的优缺点,杨秀清再清楚不过。首先,太平军不擅长攻城战。桂林、长沙太平军围攻几个月都攻不下来,更何况是重兵把守,以逸待劳的河南诸城。武昌之所以被太平军攻下,那是因为清军大军在长沙,后方空虚,这才被太平军偷袭成功。其次,太平军适合水战。太平军经过长沙、岳州时俘获大量船只,杨秀清以此为基础建立太平水师。太平军之所以能偷袭武昌成功,水师功不可没。杨秀清认为,要成功突围清军三路大军围剿,必须借助水路,而且三路大军之中,以东路陆建瀛实力最弱。因此,杨秀清力排众议,命太平军东下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