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共中央|冷战你不知道的“布拉格之春”!
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陷入了停滞的状态,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上要求改革的呼声来越高(可怜的捷克,二战前可是资本主义世界第7强国啊,国力甩日本几条街了,跟苏联混了几十年混成了世界第42)。
文章插图
1968年1月,捷共中央召开全会,改革派领导人读不切克当选为捷共中央第一书记。他上台后公开向苏联模式发起挑战,大胆进行改革,拉开了“布拉格之春”的序幕。4月,捷共中央通过了推行政治、经济全面改革的《行动纲领》,提出了“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的主张。这一纲领得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各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然而,苏联却极为不满,生怕触动了自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后来勃列日涅夫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停止改革的措施,但遭到拒绝。于是,苏联就开始了镇压“布拉格之春”的行动。
文章插图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事件后,苏联扶持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禁止言论自由,加强对媒体的控制,以清除西方自由思想。捷克斯洛伐克的知识分子分化成两派,一派迫于苏联的压力,发表申明赞成苏联;另一派则不屈服于苏联入侵,开始发表反苏言论,公开抨击苏联行为。这也导致了有关于反映“布拉格之春”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其中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布拉格之春”的前后,反映的当时捷克斯洛伐克人的看法与生活状态。这部小说使米兰·昆德拉成为全球著名的小说家,而这部小说也在1988年被翻拍成电影《布拉格之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文章插图
“布拉格之春”是试图在另一种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解决因强加在捷克斯洛伐克头上的苏联模式而引起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它是捷克斯洛伐克根据本国国情,为加速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改革的有益探索。它的目的是建立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可悲的是,来自苏联克里姆林宫的严寒冷冻了这场改革,“布拉格之春”夭折了。
文章插图
- 冷战中的“暗战”美苏的三次“粮食战争”
- 美苏冷战期间,若不是这名士兵夜里值班,这世界怕是早就没了
- 冷战虽结束了30年,遗留的问题还没完全消失,这两国就是最好例子
- 重蹈|若中央红军没在哈达铺捡到那张大公报,会不会重蹈西路军的覆辙?
- 研制|苏联原子弹研制内幕,打了美国总统的脸,为何是冷战的开始
- 老路|戈尔巴乔夫痛心疾首:美俄关系已是冷战后最遭,因美国走苏联老路
- 探析|从“杯酒释兵权”切入,探析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手腕
- 中央红军|此开国中将曾是湘江战役的铁血后卫,经历九死一生,愧不敢见一人
- 苏德|从苏德瓜分波兰到美苏冷战,苏联的外交战略是如何转变的
- 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意识形态,其实只有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