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中国古代蝗灾频发,近代却销声匿迹,是谁用了什么奇招

观古今看世界导语:翻越中国的古代历史,可以发现古代一旦遇到大荒之年,几乎是必会遇到蝗灾。不过虽然在古代的时候蝗灾频发,近代却非常少年,这是为什么呢?新中国成立之后,执行了怎样的有效措施对蝗灾进行治理!
蝗灾|中国古代蝗灾频发,近代却销声匿迹,是谁用了什么奇招
文章插图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蝗灾对农业的影响也是最大的,蝗灾对古人的影响甚至不亚于一场瘟疫。所以古代的时候,对蝗灾也是有明确的记录。中国最早关于蝗灾的记录是《春秋》上面记录了在宣公十五年的时候,"初税亩,冬,蝝生。"这是关于蝗灾的最早记录,那个时候蝗还叫“蝝”!蝗虫每天都会吃掉相当于自身重量的食物,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们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危害,但是一旦数量激增,就会变成灾难。在《元史》中记载了一场极为浩大的蝗灾:“五月,山东、河北、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八月己卯,蝗自河北飞至汴梁,食田禾一空。”
蝗灾|中国古代蝗灾频发,近代却销声匿迹,是谁用了什么奇招
文章插图
农历五月正是夏季,是蝗虫繁殖的季节,这次蝗灾有多严重?波及到了三个省和关中地带,人和车马根本就不能在路上行走。因为蝗虫不同于普通的蚂蚱,他的腿上有尖刺,用脚登到人会很疼。这一点农村长大的孩子都会比较清楚,所以数量多的时候,他们也有一定的攻击力。而且能将路边的河沟,蝗虫经过的时候也能落满成平地,可见数量之巨大。农田里面的禾苗都会被一扫而空。正是因为这种动物危害大数量大,所以古人对蝗灾惧之如虎!
蝗灾|中国古代蝗灾频发,近代却销声匿迹,是谁用了什么奇招
文章插图
不过蝗灾虽然骇人,但是想要形成也没有那么容易,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蝗灾的形成最主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干旱,蝗虫在图里面产卵,土壤含水量在10%到20%,有利于蝗虫产卵。而且在干旱的环境中,比较干燥的食物,能够让蝗虫生长得更快,使起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成熟期。所以在中国有句话叫做“久旱必蝗”,相反潮湿的环境,蝗虫生长得比较慢,还容易生病,有利于产卵的土壤也比较少,则不利于形成蝗灾!
蝗灾|中国古代蝗灾频发,近代却销声匿迹,是谁用了什么奇招
文章插图
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新中国还是发生过很多次蝗灾的,那当时是如何治理的呢?刚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方法是“捕蝗不如捕蝻,捕蝻不如挖卵”,也就是直接挖出土地里面的蝗虫虫卵。不过最后这种方法效果并不明显,虽然减少了数量,却没有减少蝗虫出现的面积。后来对蝗虫的治理,从人工改变到了“以药械为主”。“安徽省泗洪县广泛应用喷粉、毒饵,7天内消灭2.5万余亩的蝗蝻。”后来的结果证明,使用药物治理蝗灾,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并且当时还专门训练了“药械手”,当时的治理蝗灾,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应对一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