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明代从七品县令调任七品监察御史,是算平级调动?还是算擢升?( 二 )


文章插图
当这些巡按御史到基层的时候,县官都要屁颠屁颠举行欢迎仪式,安排到最豪华的宾馆接待,还有美酒佳肴和标准的服务员伺候,说不定还要送名贵纪念品,丝毫不敢怠慢。万一地方官不小心得罪了御史,极有可能吃不了兜着走。特别是做了亏心事,害怕鬼叫门的地方官,更要处处小心,如坐针毡。巡按御史如果不开心,至少可以不上报你的良好政绩;他们如果开心了,还可以把你的劣迹隐瞒不报;报告和不上报,全在他们一念之间。而且担任巡按御史的官员,很少是老油条,很多是不懂官场潜规则的愣头青,没有资历,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因此说地方官员看到七品的御史就像老鼠见猫,西门庆见到武松,镇关西见到鲁达,恨得要死,怕得要命。
明代|明代从七品县令调任七品监察御史,是算平级调动?还是算擢升?
文章插图
而且明代皇帝害怕自己御史跟地方官同流合污,蛇鼠一窝,经常轮换,一般只担任一年就换地方了。这样下来,地方官好不容易腐蚀了一个御史,结果没办几件事又换了一个生面孔,还要重新巴结。明代嘉靖年间,有一个特别牛叉的御史叫王仪,此人是个软硬不吃的愣头青。在嘉靖七年(1528年)奉命巡按陕西时,发现秦王府是地方一霸,名声很坏,欺男霸女的事没少做。王仪得知后毫不含糊,要求秦王府痛改前非,还通告朝廷。王仪来到河南后,听说赵王府辅国将军朱祐椋在当地为非作歹、干尽坏事,比秦王还过分,于是他就到嘉靖皇帝参了朱祐椋一本,惹得龙颜大怒,最后朱祐椋被剥夺爵位,贬为庶民,投入大牢。从此这个王仪得了个外号“阎王”,江湖闻之色变。原则上讲,知县、御史只是分工不同,没有级别高低。知县是负责一县行政的,御史是负责纪律检查的,只有监督权,没有领导权。
明代|明代从七品县令调任七品监察御史,是算平级调动?还是算擢升?
文章插图
明朝的县官按照管辖县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把县分为上中下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六万石以下为中县,知县正七品;三万石以下为下县,知县从七品。已并为正七品。”但不管你是几品,巡按御史来了你就是次品,清正廉洁的县官日子还可以,贪赃枉法了照样把你搞成废品。所以说,巡按御史实际上比县官厉害。县官表现好的,可能会被提拔当巡按御史;巡按御史表现好的,不会去当县令。不过真正有作为的县官,他的人生目标是拜相封侯,区区巡按御史也是不入自己法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