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八阵|曾国藩发明了一套阵法,用10年时间攻灭了太平天国

湖南省博物馆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不少曾国藩的珍贵文物,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
【 诸葛亮八阵|曾国藩发明了一套阵法,用10年时间攻灭了太平天国】其中,就有一份曾国藩办团练时使用的手录阵法图。
我们知道,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广西金田村。由于八旗军和绿营都难以抵抗太平军的攻势,清廷深感绿营和八旗兵已不足用,便饬令各省举办团练,以助“攻剿”。1853年,正在湖南老家丁忧的曾国藩,接到命令后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督办湖南团练。
后来,曾国藩认为团练发挥的作用有限,不堪重任,便另行组建了一支军队,即湘军。
湘军的士兵多是湘乡一带的农民,历来种田谋生,不识刀枪为何物,更不懂行军作战之法。现在要将他们训练成一支能够冲锋陷阵、克敌制胜的军队,谈何容易?为此,曾国藩制定了一套“辨等明威”的军礼,并发明了一套阵法,对湘军进行训练。
这套阵法,吸引了诸葛亮八阵图的优点,又对戚继光的鸳鸯阵进行了仿照。
诸葛亮八阵图是由诸葛亮推演前代兵法所成,见于《三国志》《晋书》等,杜甫曾作诗以赞:“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不过,曾国藩在发明这套阵法时,注意到诸葛亮八阵之法有不足之处:“诸葛武侯(诸葛亮)八阵之法分为四正四隅,如一面对敌,则中间正兵力战而两隅坚立不动,使三面之兵与中间正兵更换,此队打仗则彼队休息,彼队打仗则此队休息,此法最好而最不易学。”
戚继光鸳鸯阵是抗击倭寇时所采用战斗队形。明朝时期,火器已经广泛运用于战场,杀伤力和破坏力极大增强,不宜再使用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戚继光便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等特点,创立了鸳鸯阵。戚继光以鸳鸯阵训练“戚家军”,提高战斗力,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逐渐平息了倭寇之患。

诸葛亮八阵|曾国藩发明了一套阵法,用10年时间攻灭了太平天国
文章插图
曾国藩融汇八阵图和鸳鸯阵而形成的阵法,具体而言,就是以营官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位。四个正方位布设前、后、左、右4名哨长。每位哨长各统领鸟枪队、抬枪队各2队、刀矛队4队。同时,分前哨2队、左哨2队为东南隅兵;分左哨2队、后哨2队为东北隅兵;分后哨2队、右哨两队为西北隅兵;分右哨2队、前哨两队为西南隅兵。
湘军外出作战时,无论数量多少,都要分成5个部分。一是“正兵”,正面应对敌人;二是“两奇兵”,分布在侧翼爆炒敌人;三是“接应兵”,当我军被击退后,实施救援;四是“埋伏兵”,对敌人进行伏击;五是“守营兵”,负责守卫营盘,防止敌人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