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从刽子手到美国民族英雄,论西方媒体双标特质的殖民地时代起源( 二 )
文章插图
据殖民地时期,著名传教士(John Heckewelder约翰·赫克韦德)的日记记载,(他的手稿成为研究殖民地历史的重要材料)一些居民会用克蕾萨普的名字吓唬小孩子,尝试着让小孩安静下来,他们说:“不消停的话,克蕾萨普就会抓到你”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克蕾萨普名声扫地,这第一重标签就这么贴上了,狡诈的刽子手
文章插图
接下来,时间到了1775年4月,莱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文章插图
对于新英格兰的定居者来说,战火燃烧在他们的家园,并非好事,但对于克蕾萨普来说,这场战争改变了他的名声,有神助攻一般的效果。战争爆发后,克蕾萨普组织了一队边境民兵北上波士顿,长途奔袭上百英里,支援爱国者,克蕾萨普这一行动,引发了人们对他英雄般的赞扬,许多爱国者跟随的他走过的道路,奔赴波士顿,加入大陆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此时的殖民地报纸对他的态度更是360度的大反转,昔日的刽子手如今变成了美利坚民族英雄,这第二重标签就这么贴上了。究竟为何会产生这种双标的态度呢?我们还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做一些分析。1.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大陆议会的政党人士,有意识地引导这种双标,把克蕾萨普塑造成民族英雄,由此激发反坑英国的爱国情绪。2.双标有助于团结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当时东部靠海殖民地的贵族阶层非常鄙视西部边境的定居者,克蕾萨普的英雄形象有助于团结这两种阶层的人,共同对抗英帝国。3.双标有助于行程美国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划清界限,在敌人vs朋友,英国vs美国,印第安人vs白人,由于当时的英国拉拢一些亲英的印第安部族对抗爱国者,这引发了殖民地的恐慌,担心印第安人团结起来,与英国人一起进攻美洲殖民地,而克蕾萨普杀害印第安人的暴力行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就显得非常的契合。
文章插图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媒体的双标行为有其深刻的殖民地历史渊源,大家看过先生的文章后,以后对于双标这种行为也就见怪不怪了,因为他们从殖民地时代就是这样。当代双标行为在西方媒体盛行,这背后又是谁在操纵一切呢?本文作者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 朱元璋|大臣被杀前, 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 皇帝大惊道: 赶快给他松绑
- 文昌|唐代科举舞弊案—长庆科案,而穆宗为何要没有从重处罚
- 若日本沉没,1.26亿国民何去何从?巴西、澳大利亚是最佳选择
- 老师为何从不在课堂上讲,田忌赛马的后续,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惨烈
- 曾国藩天资并不聪颖,却能从愤青成为圣人,都是这个习惯的功劳
- 截茎扦插一株火龙果,见证它从小美到大的“传奇”!
- 从小和朱元璋相依为命的二哥朱重六,后来怎么样了
- 从帕特农神庙到圆明园 有多少国宝被打上了殖民烙印
- 家庭园艺:掌握住豆渣菜叶、白醋用法,养花从不缺好东西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十位从龙功臣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