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兵|“南兵”和“北兵”之争——明朝军事不可言说之痛( 三 )
在获得平壤大捷后,矛盾虽然发生,还没有到被激化的地步,随后发生的碧蹄馆之战,则成为了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碧蹄馆一役,李如松并没有带南兵,带的都是自己的家丁和北兵。
战后,经略宋应昌就指责李如松“轻犯敌锋,几致不测”,“大将一死,皇威大损”。
客观来看,小院认为宋应昌批评的没错,李如松的性格就是轻敌冒进。仅仅五年后,他又是因为冲动轻敌而中了蒙古部落的圈套阵亡,英年早逝。
从这点上来看,其实碧蹄馆之后,他就应该吸取教训。
其次,南兵将领也抓住这个机会对北兵冷嘲热讽,以解心中不快,比如南兵将领王必迪就质问李如松:“大军不为前进,只率先锋往击,一有蹉跌,大军挫气而退,以是言之,非不智而何?”
下级对上级这样质问,可说是相当无礼了。除了王必迪,骆尚志、吴惟珊等南兵将官也都指责纷纷。
在南北之争愈演愈烈,身边精锐损失惨重,粮草又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李如松战意愈发消沉,他拒绝了朝鲜官员继续进兵,收复王京的请求,一路后撤,一直撤到了平壤。
至于理由,他干脆推给了宋应昌: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实录》:俺非不欲为,但经略令我往平壤留待云...武官受制于人,而不能自擅,故累请于经略,催兵进剿,而经略以为“讲和则朝鲜可以无忧”。
李如松统领的入朝之战,随着碧蹄馆战后和议的开始和随之而来长达两年的停战而告一段落,他本人调任辽东总兵官,经略宋应昌也被召回国,随后退休,原来的领导层已全部换人。
但遗留下来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发生了万历二十三年的“蓟州之变”。
蓟州之变发生在九边重镇蓟镇,策划和执行者是蓟镇总兵王保,造成的后果是数千名南兵被自己军中同僚所杀,原因则正是因为第一次入朝作战的遗留问题:因封赏不公和欠饷所导致的南北兵不和。
蓟州之变对南兵的打击无以复加,等到朝鲜战事再次爆发,南兵已不够人数出征,吴惟忠再回义乌招兵的时候,再也没有当年踊跃报名的那种状况了,“今召募未集,部伍不敷”,只能以其他兵员凑数。曾经辉煌的戚家军,就此逐步走向没落。
文章插图
南北兵之争,并非是一起孤立的事件,它是明朝军事上的不可言说之痛。
表面来看,发生争端的原因是战争中的封赏不公。
宋应昌是杭州人,与南兵关系较好。李如松是北方人,世代都是北军将领,他们所代表的,正是两个军事集团的利益。平壤战后请功,两人的争端,也是摩擦的体现。而在战场上,李如松的军令不严,导致抢割首级的情况出现,使得矛盾扩大化又有了基础,
- 周世宗:仅在位6年,为何被视为“五代第一明君”,堪比秦皇汉武
- 吴氏|刘备死后11年,他的老婆吴氏,引爆一场“皇室丑闻”,诸葛亮都看不下去
- 奉劝养花新手,用这4样“肥料”,要早点学会甄别”针对目标“
- 想让铁线莲变成“巨无霸”,就要未雨绸缪,否则一场空
- 罗贯中|三国隐居的“第一人”,诸葛亮都要求见,罗贯中却不爱提及
- 唐高宗为何要把亲妹葬到“皇后陵”?专家研究壁画感慨:一言难尽
- 古人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呢?
- 广西!明天气温“大转变”!广西各地的气温将迎来下列变化
- 中国古代的“典妻”和“质妻”
- 孔子|【新知】“说出吾名,吓汝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