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英联邦师固守不出,杨得志下令夺其阵地,志愿军3小时就将其歼灭( 三 )


曾思玉虽然刚开始不是军校科班出身,但是长期的革命战争使他善打硬仗恶仗,而且在指挥风格上不拘一格,他对孙子兵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理论非常赞同。所以他接到杨得志的命令后,对马良山阵地及英联邦第1师的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决定改变战法:要出其不意进行大规模反击,才有一举成功的可能,为此他决定采取三个措施:
1.不断对敌人展开冷枪冷炮行动,但不发动大规模战斗,给敌人造成我军不准备攻占马良山阵地的假象,麻痹敌人。
2.不断积蓄力量,在具体的战法上,还是先炮火压制,然后步兵冲锋。但在炮火压制上打破常规,进行两轮炮火压制,因为我军以前通常都是进行一轮炮火压制,联合国军已经掌握我军的规律,炮火压制后,敌军通常都会爬出战壕走到阵地上,第二轮炮击可以大量杀伤敌人。

朝鲜|英联邦师固守不出,杨得志下令夺其阵地,志愿军3小时就将其歼灭
文章插图
3.打破常规,把进攻的时间放在下午,而不是在夜间。
曾思玉的作战方案报到杨得志那儿,杨得志就一句话:我只要马良山阵地,具体战法你自己定。杨得志这种指挥风格属于典型的任务型指挥,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于是曾思玉召开军作战会,最后按照上述设想进行作战准备。
转眼20多天的时间过去了,曾思玉命令第191师在马良山地区与英军对峙,虽枪炮声不断,但一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紧接着又过去了10天。英军自攻占马良山阵地后,一个多月内未见志愿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加之构筑了“牢不可破”的防御工事,便产生了错觉,误以为志愿军伤亡严重,而且缺少重武器,已无力争夺马良山了,渐渐丧失了警觉,这就是曾思玉想要的结果。
然而,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这表面的平静下,64军191师正全力为大反击做准备。572团、573团隐蔽地从峰火山分别向前挖掘了15里长的战壕、火炮掩体和隐蔽洞,各攻击分队在敌前沿200~500米距离的进攻出发地上,利用夜暗秘密构筑了5个步兵连的屯兵洞和相应的指挥所。至11月初,战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1951年11月4日15时,马良山阵地上的英联邦第1师的英军第28旅的官兵闲得无事,除一部分在前沿阵地警戒外,有的在睡觉,有的在聊天,对志愿军即将发起的行动一无所知,在敌人的麻痹大意中,马良山反击战斗打响了。

朝鲜|英联邦师固守不出,杨得志下令夺其阵地,志愿军3小时就将其歼灭
文章插图
令英军大吃一惊的是:一向在夜间发动进攻的志愿军居然在明亮的阳光照耀下,气定神闲地对据守马良山的英军发起了攻击。志愿军首先进行炮火准备,以山炮、坦克炮进行破坏射击,只见一发发炮弹从志愿军炮兵阵地上腾空而起,拖着欢快的叫声,像长了眼睛一样,扑向英军阵地上的一个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