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二战德军闪电战战术全面分析,虽然厉害但仍有两个致命弱点

闪击战又名闪电战,出自于中国古代兵法《孙子兵法·风林火山》,原典《孙子兵法·军争篇》:“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致命|二战德军闪电战战术全面分析,虽然厉害但仍有两个致命弱点
文章插图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闪击战例数不胜数,日本名将武田信玄更是对《风林火山》顶礼膜拜,而真正将闪电战发挥到极致的,却是两千多年后的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世界各国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阵地战和消耗战,而希特勒和古德里安等德军将领却主张,应将德国陆军和空军集中使用,象黑夜里突然出现的闪电一样地打击敌人。自1939年9月闪击波兰开始,德军27天征服了波兰,1个小时拿下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攻克比利时,39天征服了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为了检验闪电战的效果,波兰便成为了闪电战威力的试金石。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德军用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大军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数量庞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至1939年10月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3万人阵亡,13.37万人受伤,91.1万人被俘,而德军仅阵亡10600人,受伤30300人,失踪3400余人。
致命|二战德军闪电战战术全面分析,虽然厉害但仍有两个致命弱点
文章插图
面对闪电战开山之作波兰战役的辉煌战果,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心里有底了。在紧随其后德国入侵挪威和比利时、荷兰、法国的战役中,德军都采用了闪电战和类似闪电战的战术,即大规模集中运用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与航空兵和伞兵高度协同作战,实施突然攻击、快速突破、纵深迂回包抄,这种作战形式后被称为''闪电战''。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时再次使用了闪电战,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众所周知,苏军面对德国人的闪电战,付出了难以承受的损失和恐怖的伤亡数字。
致命|二战德军闪电战战术全面分析,虽然厉害但仍有两个致命弱点
文章插图
平心而论,面对德国人的闪电战,也就是苏联这样的庞然大物,换做别的国家早就撑不住了。在德军的闪击战理论中,精神胜利可谓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闪电战作战的突然性,可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能够以寡敌众。其二为震慑敌手,其实在闪击战的设计中,''震慑''正是希特勒、古德里安等人追求的效果。例如德军在横扫西欧时,德军军队的数量和坦克数量远不如英法联军,而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展开时,德军军队的数量和坦克数量也不如苏军,因而也被称为''穷人的战争'',但不可否认的是,穷人打败了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