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职|明朝的大学士是什么官职,他们在朝廷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二 )


文章插图
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年),老朱同志实在有点顶不住了,不得不设立殿阁大学士来担任自己的顾问。《明史·职官》有载“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大学士最初只是高级幕僚,但后期权力却一度超越丞相朱元璋设立的大学士,其实已经形成了明朝的内阁雏形。明成祖朱棣继位之后,任命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始设内阁,内阁制度就此建立。
官职|明朝的大学士是什么官职,他们在朝廷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文章插图
内阁制度确立之后,明朝的最高决策层权力就此大致得以确定,皇帝仍然牢牢掌握着最终决策权,从而保证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内阁则掌握着议政权,他们可以针对朝廷政务提供可行性建议,然后交由皇帝决策;而六部则掌握着行政权,即皇帝决策之后交由六部具体实施,而地方的三司也直接对六部负责。正如“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所言,最初的内阁,其实只是皇帝的秘书部门,而大学士便是皇帝的高级幕僚。
官职|明朝的大学士是什么官职,他们在朝廷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文章插图
内阁确立之后,明朝的权力运行机制也就此诞生。凡是朝廷的重要文书,先由内阁负责拟定几条意见,以笔墨写于票签上,然后与奏折一起呈送皇帝批准,这个过程被称为票拟。然后,皇帝根据内阁拟定的意见最终拍板,以红字进行批示,这被称为“批红”或“朱批”。这便是明朝特殊的“票拟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内阁针对某些事件分析之后提供A、B、C、D几个选项,然后交由皇帝最终选择,如此一来,皇帝的工作量便大大降低了。?这种制度下,明朝初期的大学士虽然能够充分参与朝政,但因为职位不高,又没有最终决策权,因此权力其实并不大。他们对于朝政的参与程度,往往决定于皇帝对他们意见的采纳程度,这一方面由大学士本人的工作能力决定,另一方面则由其受皇帝宠信的程度决定。仁宣年间后大学士权力开始增大,到万历初年一度达到巅峰明初的大学士虽然职低权轻,但自仁宣年间开始,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却开始不断加大,并在万历初年一度达到巅峰,已经远远超出了曾经的丞相职权,对皇权形成了极大的压制,而这也造成了明朝中后期皇帝与外廷关系紧张的局面。
官职|明朝的大学士是什么官职,他们在朝廷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文章插图
明仁宗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因杨士奇、杨荣等人乃是东宫旧臣,因此对他们极为信任,两人不仅得以担任内阁大学士,而且均兼有尚书职位。如此一来,两人不仅掌握了议政权,而且拥有了一定的 行政权,再加上由于深受皇帝信任,他们甚至一定程度拥有了决策权。自仁宣年间之后,大学士兼任尚书便已经成为了定制,因而内阁大学士开始由幕后走向台前。不过这一情况在明英宗早期曾出现过反复,当时因太监王振深受宠信,内阁权力被严重削弱,直到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后,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外廷官员才重新接手权力,而且由于武将功勋集团在这次灾难中损失惨重,文官集团得以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