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赵匡胤曾决定迁都,为什么没有成功
赵匡胤突然决定迁都。
这在官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是也没有人敢说不同意。只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李怀忠,他说:“东京开封有汴渠之漕运,每年从江淮间运米数万斛,京城里数十万兵丁都靠这个生存,陛下您突然迁都,在洛阳怎么运粮?况且府库重兵,根本之地在开封,根基不可动摇。
文章插图
赵匡胤没理他,他是至高无上的君主,凡事该由他来做主。
赵光义来了,他从多方面来对赵匡胤说出迁都的弊端,但是这时赵匡胤说:”我心意已决,你说迁都到洛阳不行?我迁都洛阳只是一时之计,往后我还要迁都长安。“史书记载:”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
洛阳,开封,长安都是古代帝都,每一个城市都有很多次成为历代王朝的国都可是他们区别很大。
开封,处于中原要冲之地,周边四通八达又有汴渠作为水利交通,占天下漕运之大利,定都开封定会繁荣。但是开封的地理条件又是一大弊端。
【 开封|赵匡胤曾决定迁都,为什么没有成功】
文章插图
四周空旷,一马平川,没有天然的屏障。
长安,历代王朝在此建都,又有天然的屏障,山川水利无不表示着长安作为建都的好处。
赵光义反对,赵匡胤只能解释说:‘我要迁都洛阳,甚至长安,是想据山河之险,像周,汉,唐那样使天下太平。如果迁都就能彻底改变宋朝的陋政弊端。
然而赵光义区区五个字就彻底决定了中华民族三百年的屈辱和悲哀,以及以后不断的亡国变种之祸。
文章插图
赵光义说:”在德不在险“,此言一出,赵匡胤沉默了,他被这五个字镇住了。赵匡胤偏偏在这个时候选择沉默,这五个字就让赵匡胤偃旗息鼓,这其中真的如表面上那么简单吗?五个字就改变了他的决定,远没有那么简单,事实上真正让他放下迁都的决定的是赵光义身后的势力,这个时候赵光义羽翼已经丰满,就像当初刘邦想换太子,商山四皓一出,刘邦顿时决得太子羽翼丰满,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文章插图
就这样,赵匡胤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的弟弟大摇大摆地从他身边走过,他也能垂头丧气地处在郁闷的情绪之中,不再有迁都的念头。
- 赵匡胤|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 而不是儿子
- 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用卑劣手段对付嫂子,所作所为让人不齿!
- 后周|千里送京娘,彰显出宋太祖赵匡胤的侠义之心
- 太祖|南宋明明有很多赵光义后裔,赵构却为何要把皇位还给赵匡胤一脉?
- 赵匡胤驾崩留下24岁皇后,赵光义面对貌美嫂子,他都做了什么?
- 赵匡胤怎么死的?烛光斧影是怎么回事?
- 赵匡胤|古代帝王中,没有比赵匡胤更厉害的,竟黄袍加身成为了一朝天子
- 赵匡胤|烛光斧影:在污蔑赵光义的同时,也贬低了赵匡胤的智商
- 赵匡胤|赵匡胤子孙在宋朝的地位如何其四子一脉在186年后拿回皇位
- 赵匡胤|投降后七日被杀——赵匡胤再仁慈,也不得不杀掉并丑化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