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浅析太平天国封王制度形成之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三 )
文章插图
洪仁玕来到天京,不出一月,立刻封为干王,这让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为太平天国出生入死之高级军官大为不满,纷纷想脱离洪氏王朝。为了安抚大伙情绪,洪秀全只好再次分封,对同姓、亲信、实力派均给予王爵。同姓王,信王洪仁发、勇王洪仁达、干王洪仁玕(之前封);亲信封王,章王林绍璋、赞王蒙得恩;实力派封王,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等。如此一来,实力派得以参与中央政务,积极性提高。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言道:“今封王者,因其弟洪仁玕九年之间而来,封为军师,号为干王,降诏过后,要人悉悉归节制。封过后,未见一谋。天王再而复思,又见各位功臣久扶其国,心不分意,于是封陈玉成英王;见我有功,封忠王”。洪秀全恢复封王制,在同姓、亲信、实力派之间维持平衡,自己居中调度,最大限度维护权威。实力派能参政,作战积极性提高,接连取得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之军事胜利,一度中兴了太平天国。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道:“斯时朝臣荐用于我,主一心用我,我一心实对,主用臣坚,臣力死报……此时朝政事悉归我一人提理,那时主任我专,令法得严,故稳固也。出令各不敢不违,俱各愿从,听我调度……是次日出朝,将京中事,概行清白交与蒙得恩、林绍璋、李春发掌管,奏免不准长次兄理事,期时肯信奏事而佳也。”
文章插图
第四阶段:滥封诸侯,政权运转失灵,局势一团糟恢复封王制后,洪秀全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本想在同姓、亲信、实力派之间维持平衡,自己坐稳天王之位。可是,洪氏同姓、亲信实在不给力,洪仁发、洪仁达除了会敛财,激化内部矛盾外,别无长处;林绍璋善于研究机械,政务能力则平平;蒙得恩则是典型的小人,除了贪财,给洪秀全找妃子外,实在没啥亮点。李秀成在《自述书》中对他们评价很简单:“既无算计,又无才情”,典型的草包王爷,不堪重用。洪仁玕呢?政务能力的确不错,还弄出《资政新篇》,眼光很独到。可是,洪仁玕是族弟,并非亲兄弟,洪秀全对其也不放心,再加上政见不一,洪借口“安庆失守”将其革职闲居。洪氏同姓、亲信不给力,对实力派没啥制衡作用。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诸侯王不但手握重兵,还各自占据地盘,俨然就是一方霸主,洪秀全深感不安。为了坐稳江山,再次维持平衡,洪秀全这次直接玩“滥封”,大肆分封陈、李手下将领为王,并分出地盘;其他稍有功勋或懂得来事之人,一律分封。李秀成对此极为不满,在《自述书》中大发牢骚:“自此之后,日封日多,封这有功之人,又思那个前劳之不服,故而尽乱封之,不问何人,有人保者,俱准。无功偷闲之人,各又封王。”洪秀全滥封,结果自然是“人心不服,战守各不争雄”,导致军事指挥失灵,将领各自为政,最终被各个击破。可以说,洪秀全这一阶段之封王举动,实乃一大败笔。
- 流传后世、众说纷纭的《川鼻草约》到底签没签?请看详细过程
- 南京城|曾国潘平定太平天国后,有没有实力推翻清王朝?专家表示超出你想象
- 汉服风采002——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过程(第一讲)
- 曾国藩|太平天国的陈玉成究竟有什么本事?让曾国藩赞为:汉唐以来第一人
- 制度|太平天国是如何安排食物和金钱的?既超前又落后
- B货翡翠的加工过程
- 牙刷|育儿反思之刷牙事件
- 慈禧起床,第一步宫女害怕,第二步换十次水,整个过程得用3小时
- 北王|太平天国北王兄弟为大局处处忍让,却时时被杨氏兄弟欺负!
- 太平天国非满清王朝最大敌人,可怕的是这群异族,曾国藩:难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