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此人不仅连中三元,更是明朝唯一“六首状元”,朱棣为何将他除名

连中三元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连续考中解元(乡试第一)、会元(会试第一)、状元(殿试第一)。在我国历史上,文举中连中三元者,仅仅只有17人,而明朝占有3个名额。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明朝第一个连中三元者。更厉害的是,此人不仅连中三元,更是明朝唯一“六首状元”。“连中三元”我们前面了解了,那这个“六首状元”又是指什么呢?
此人|此人不仅连中三元,更是明朝唯一“六首状元”,朱棣为何将他除名
文章插图
其实科举考试并非只有乡试、会试和殿试。在此之前,读书人必须先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在院试中被选中的,就称之为“秀才”,便有资格参加三年一届的乡试。而在这六场考试中,均取得第一名的成绩,那么就可以称为“六首状元”。如果六场考试连续取得第一名,中途没有经历过落榜的话,就可以称为是“连中六元”。在我国科举史上,“六首状元”也仅有两人而已,一个是今天要说的主人公黄观,另一个则是清朝的钱棨。但要注意的是,钱棨并非连中六元,他中途曾几度落榜,当他考中解元的时候,已经47岁了。而黄观则是连中六元,一气呵成,27岁就高中状元。
此人|此人不仅连中三元,更是明朝唯一“六首状元”,朱棣为何将他除名
文章插图
这样一位人才,自然深得皇帝赏识。殿试时,朱元璋亲发策问,黄观在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他的策论深得朱元璋之心,于是被钦定为殿试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根据科举制度,一甲前三名都将直接授职,状元为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为翰林院编修。黄观便以翰林院修撰一职入仕。五年之后,朱元璋就升任黄观为礼部右侍郎,这已经是正三品的官职了,足见朱元璋对黄观的重视。朱元璋去世后,黄观又接着辅佐建文帝,同样深受重用。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后来明朝便不设宰相,所以无侍中之任。建文帝即位后,又设立侍中,便任黄观为右侍中,官居尚书之下,侍郎之上,为正二品。
此人|此人不仅连中三元,更是明朝唯一“六首状元”,朱棣为何将他除名
文章插图
如此深受朱元璋、朱允炆两任皇帝重用的黄观,最后却被朱棣削去状元名号,朱棣为何要将他除名呢?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允炆,储位藩王本来就不满,朱允炆即位后,朱棣对他的态度很是傲慢。群臣畏于朱棣的权势,都不敢为建文帝说话,唯独黄观敢当面质问朱棣,从而引发朱棣不满。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将黄子澄、齐泰等人列为“奸臣”。在这张“奸臣”名单中,黄观的大名位列第六。可见朱棣对黄观的仇恨,一旦他得势,肯定不会放过黄观。
此人|此人不仅连中三元,更是明朝唯一“六首状元”,朱棣为何将他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