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秦末,有这么个大忽悠,把项羽、刘邦等英雄全给忽悠了

详细点说,他忽悠过的人除项羽、刘邦之外,还有胡亥、赵高、项梁、义帝等,秦、楚、汉三方都当过官,非但自己稳稳地得到富贵,门下弟子也全都送进中央,一辈子就干了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影响中国近两千年,直到清朝还发挥着作用,影响力远在在张良、陈平诸人之上,那么,他是谁呢?一:忽悠胡亥、赵高
项羽|秦末,有这么个大忽悠,把项羽、刘邦等英雄全给忽悠了
文章插图
胡亥(影视剧形象)他不是别人,名叫叔孙通,鲁地薛县人,薛县就是现在的山东藤县,鲁是儒学的发源地,因此叔孙通很精通儒学,秦朝的时候,就因为精通儒学被招进朝廷,封了个侍诏博士。过去的博士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顾问吧,顾问而且还是侍诏,等候君王的召唤,地位显然是很不起眼的,像这样的人怎么忽悠天下英雄呢,你看下去就知道了。大家都知道,秦朝主要依靠法学治国,对儒学一向都看不起,当时掌权的赵高、李斯都是法法学大家,就连秦始皇,也是很喜欢法学的,叔孙通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官,身份自然非常尴尬。可他也聪明,进朝廷后一看这种情况,于是立刻抛弃信仰,对自小学到大的儒学只字不提,张口闭口都是法家的道理,因此就能侥幸的存活下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都没有想起他。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侍诏博士。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这时候国家大权全握在赵高手里,掌握大权后种种倒行逆施,终于搅得天下大乱,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了,赵高本来压着这件事,可后来陈胜吴广闹的动静越来越大,一度时间都打到秦朝腹地的武关。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些风言风语就传到秦二世胡亥耳中,有一天,秦二世就把他们这些侍诏博士叫过来问:听说有个叫陈胜吴广的闹的动静很大,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啊。皇帝终于问到了侍诏博士,于是有些人就认为盼到了春天,纷纷激动的献计献策,很多人都认为:天下百姓都是秦朝的子民,子民竟敢反抗皇帝,那就是大逆不道,应该赶紧派兵镇压。这些话虽然很有道理,但秦二世听见以后,面色却越来越是难看,终于,大家伙儿的意见都表达完了,但秦二世注意到,有个叫叔孙通的侍诏博士竟然从始到终一句话都没说,于是对叔孙通扬扬下巴,言下之意是,你有什么高见呢。叔孙通就很恰当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你猜他怎么说,叔孙通说:“他们说的那些都是谬论。如今天下归为一统,各郡各县的城池都已铲平,民间所有的兵器都已销掉,这就早已向天下人宣布用不着这些东西了。
项羽|秦末,有这么个大忽悠,把项羽、刘邦等英雄全给忽悠了
文章插图
叔孙通(影视剧形象)当今又上有英明的皇帝,下有完备的法令,派出去的官吏都效忠于职守,四面八方都像辐条向着轴心一样地向着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什么人敢造反呢!所谓的陈胜吴广之流,不过是一群偷鸡摸狗的盗贼,哪里还值得一提呢!各地的郡守郡尉们很快就可以把他们逮捕问罪了,有什么可担心的!”这几句话可真说到秦二世心里了,于是很开心的认为叔孙通是忠臣,对天下局势有正确的判断,而那些说有人造反的,一定是心怀叵测,想达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于是表彰了叔孙通,赐给他二十匹丝绸,一套新衣服,并提升为博士,然后把说造反的人都抓起来,交给廷尉治罪。散朝之后,皇帝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博士们立刻有了忧国忧民的勇气,纷纷指责叔孙通说:“天下已经混乱到这般地步,你不赶紧想着出个好主意,怎么还拍皇帝的马屁呢。”叔孙通白眼一翻:“你懂个屁,我刚才差点掉火坑里。”说完就回家收拾行李逃跑了。为什么逃跑,不刚刚受到皇帝的嘉奖吗,讨的皇帝的欢心,以后一定是前途无量,可叔孙通呢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乎意料的逃跑了。原因无他 ,是因为他已经看到,秦朝已经无药可救,自己犯不着为秦朝陪葬。你瞧瞧,他就这样忽悠了赵高、胡亥之后,自己稳稳地逃了。那些继续留下来当官,准备为朝廷效命的同事们今后什么下场不得而知,反正叔孙通是活了下去。二:忽悠项梁、项羽、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