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孩子“莫名其妙”发脾气?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打开情绪的大门( 二 )


又比如,在很多育儿书中,会分享家长和孩子做朋友,会是很好的选择。而郑婉瑜却认为在孩子眼中,要有必须的家长权威,也要和孩子设置相应的界限。关于这一点,深有体会。《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里,还有一些不同的观念。对于不同的育儿观,多了解一些,能打开自家育儿的思路。
育儿观|孩子“莫名其妙”发脾气?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打开情绪的大门
文章插图
我们都忘了教给孩子解决办法有位幼儿园老师的衣服,被孩子生生咬破,老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和孩子讲道理。单纯和孩子讲道理有用吗?有人喜欢别人对自己讲道理?换位思考下,怕是没人喜欢。郑婉瑜在《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中提到的一段话,读来很有感触:
只是与孩子讲道理、分析对错,如果流于长篇大论,就会让孩子觉得“反正听完训话就没事了。”
这本《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打动我的一点是,郑婉瑜在每一个场景下,道理会有,但是更重要的是会告诉孩子,遇事具体的解决办法。美国的一项“男孩到男人”项目创始人克雷格·麦克雷恩,在平时雇男孩做事时,发现单纯给孩子一把锤子,孩子并不知道如何使用,因为没用过。是男孩的问题吗?不是,是没人教男孩锤子的正确使用方法。这和遇到事孩子有情绪,采取发脾气的方式一样。平时遇到孩子发脾气,我们说了太多的道理,唯独没有清楚地和孩子说,下一次遇到相似的场景,要怎样做才是合适的正确的。
比如郑婉瑜分享的一位不愿意打招呼的孩子,孩子从一开始不愿打招呼,到后来和郑婉瑜约定特定的方式打招呼,到愿意开口。这个过程,郑婉瑜一步步引导孩子,在下一次的时候,可以尝试做什么。在正向的引导下,孩子在一点点进步。
大人们太习惯于讲道理,因为讲道理方便省力,还看起来大人很厉害,但是效果并没那么好。当我们下次想要开口讲道理时,不妨克制一下,减少些讲道理的比例,多一点解决方法。
育儿路上,这本《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打动了我,相信也会打动你。祝阅读愉快。
我是弥小木,家有两娃,爱阅读。